一、吃斋 吃斋,分花斋、长斋、花斋吃初一、十五;长斋终年素食,迷信今生命苦,修积来世。民国时期吃斋妇女较多,解放后,在老年妇女中仍然存在。 二、择期 男婚女嫁、修房造屋、出门远行、掩埋死者必择吉期,迷信日期吉利,即万事如意。 三、测字 看相 测字 凡有疑难事情,信手拈纸卷,迷信纸卷中字的形、音、义可测出吉凶祸福。 看相 分面相、手相、摩相、迷信从“相”中可知目前运气和一生未来。解放初禁绝,70年代后期又抬头,甚至公开设摊。 四、观花 照水碗 抺米 生者思念亡人,迷信“巫婆”,通过观花、照水碗、抺米等可至“阴曹地府”,请来亡人,叙谈家常,从而烧钱化纸,敬神还愿,乞求保佑。解放前较普遍,现在只暗中进行。 五、送花盘 跳端公 家里发生不顺之事或有人病势缠绵,则跳端公、送花盘、还愿,以驱鬼神。送花盘将纸钱酒饭,夜出宅外焚烧以饱诸鬼,送出家门,鬼饱病除。解放前较多,现在农村仍存在。 六、求神拜佛 民国时期,有因家境清贫或早年丧失、丧子,祈求神灵保佑;有因膝下无子,乞求送子娘娘,另眼相看;有因外出经商,乞求财神菩萨保佑一本万利,抱财归家。每逢过年过节,前去真武山、景阳山、龙君庙求神拜佛的妇女,络绎不绝。距县城西约10公里的“三圣岩”,每年都有人杀猪还愿,酬谢神灵。 七、日常禁忌 民间称为忌讳。民国时期,大年初一忌说:鬼、老虎、猴子、死人,意为不祥之物;而且整天不能做饭,忌“犯”的谐音。出门忌黄沙、黑道、杨公忌日,以及“七不出门八不归”;妇女生孩未满月,不准跨堂屋坎;女人下装下准晒在阳台上。男人用的扁担不准女人坐。自家房屋不能让外来夫妇二人同床(民间俚语收宁可给人停丧,不可给人成双)。非不得已,不能从别人面前横过,要则必须道声:“对不起”!节日打牌,忌讳别人踩龙头(板凳的一端);上茶馆、酒店忌讳封财门(即下方不能坐人);赞美别人的小孩不能说胖或重(因胖和重都是死人的象征);朋友开玩笑不能揭别人的头帕或帽子(俗称板鳌头);老少同行,年幼不能抢前;平辈上路一般都要礼让三番。家庭禁忌,公媳(公公与媳妇)、兄媳(长哥与弟媳)互不交言,互不授与。父在前,子不言,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也,等等。 解放后,教育发展,经济进步,旧礼教逐渐废除,封建思想意识已为越多人摒弃,禁忌渐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