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为你变乖 于 2015-4-2 18:08 编辑
筠连县是四川省南部的边远县之一 ,大部地区与云南省的宜良县、盐津县接壤。焚人悬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遗址。那千姿百态的卡斯特溶洞,遐耳闻名的锂温泉,黑色的煤海独占熬头。还有,这里的哺乳动物化石之丰富,数量之多,如同一座化石“宝库”。
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对筠连的洞穴感兴趣,也很少有人想到筠连会有古人类化石。1980年 ,成都地质学院的研究生游天星在选写毕业论文时,于9月到筠连县拱猪洞进行野外发掘。他意外地发现了一枚距今约4万年前的人类牙齿化石。后来这枚牙齿在云贵川古人类学术讨论会上与同行们见了面,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1983年,游天的文章在成都地质学院学报上发表。当地政府很重视 ,对拱猪洞进行了保护。
继1980年游天星在拱猪洞发现了人类牙齿化石后, 1981年,有关专业人员又在灯杆洞采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但没有找到古人类化石。灯杆洞内堆积物及其哺乳动物化石与拱猪洞基本相同,洞穴的结构也很相似。灯杆洞也有人类化石吗?
为了进一步查清“筠连人”及其哺乳动物化石,我们应邀对灯杆洞作了进一步的发掘研究 。
灯杆洞位于二叠系茅口组灰岩中、上覆为二叠系峨眉山组玄武岩,下覆为栖霞组灰岩。洞长55米、宽3.5米一7米,局部可达10一11米,是一个较大的卡斯特溶洞。洞口分两个,与岩层近于平行,大洞口宽21米,小洞口宽4.5米 , 高2米。我们摸索着步人洞内,里面立刻变得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明亮的电筒光柱也变得灰暗无力。只见大洞中有小洞,小洞通大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如同一座天然的地下迷官。哺乳动物化石就埋藏在这些窄得象墙缝,矮得象狗洞,如同“下水道,”似的通道中。在里面工作不久,就觉得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只有到洞口去透透空气,或躺在“管道”中静卧片刻。经过近半月的艰苦工作,我们基本查清了该洞的地质古生物概况 。
上层为全新世未胶结的黄褐色粘土,厚1.5~2米。化石有野猪、水鹿、虎等。下层为更新世黄褐色钙质胶结砾石层, 厚大约1米。砾石成分有次棱角状和半滚圆状的玄武岩、灰岩、燧石、玛瑙等。砾径大小不等,胶结紧密,含有中国犀、野猪、黑熊、豪猪等化石。
在灯杆洞的化石发掘中,我们在上下两套地层中均采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更新世的喃乳动物化石更多, 胶结也十分紧密,那一枚枚动物牙齿镶嵌在岩石中,如同一颗颗透明的钻石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好漂亮呀!我们沿着堆积物找呀找,抠呀抠,一枚枚发亮的牙齿被我们抠了出来 。县文化馆的潘力高兴地说,这真是一个牙齿的世界,牙齿的海洋。经过13天的发掘,总共采到了约40公斤重的牙齿化石。经初步鉴定,约有20余种哺乳动物: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前东方剑齿象、中国犀、野猪、鹿、水牛、豪猪、亚洲黑熊、古豺、家鼠、沙灌等。
筠连县的洞穴已敞开了它的胸怀,期待着人们去探索,去研究。(作者:王金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