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byang 于 2015-4-9 07:29 编辑
给母亲的七日祭文 作者:春竹 (一) 伟大的母亲,壬戌生阳春,十月二十三,曾府添千金, 阿公阿婆闻,全家乐开心,辛卯冬月陨,享年九十春。注(1) (二) 出生川府宜,高县安静地,十岁媒数提,三媒六礼毕, 婆家定佳期,四轿吹打礼,与父结伉俪,舞象结发妻。 (三) 长在佃农户,未读一天书,窗外听师语,知书识礼律,注(2) 贤良淑德母,孟母三迁素,为人善心骨,邻里称赞数。注(3) (四) 婆家邻里和,轻言细语说,端茶孝公婆,熬粥递婆喝, 未曾高声过,善待兄妹哥,宽厚助人乐,坚忍对坎坷。 (五) 三子平安生,父亲他乡行,育儿苦也幸,负重养儿成, 教盘三媳能,养子孙又兴,子孙把母敬,玉洁冰清名。注(4) (六) 集体生产忙,钢碳背上装,火把照得亮,姐妹一路帮,注(5) 幼儿保姆当,培训细听讲,县府秦县长,赞她不怕脏。注(6) (七) 生产战鼓响,劳动女榜样,除草紧跟上,背挑也能抗, 儿大顶娘岗,劝子离家闯,男儿志四方,为母争光芒。 (八) 仰怀先母像,饮水思源长,食堂娘喝汤,口粮儿充肠,注(7) 丝厂招人往,儿子难丢忘,慈母养育账,儿是难还偿。注(8) (九) 安分守己本,简朴一生勤,育儿育孙慎,为国为家真, 子孙满堂奔,天年健康顺,不幸卯年云,遮天地已昏。 (十) 西山日落急,从此母痛失,泪水连鼻滴,衣巾难捂泣, 音容笑貌姿,梦里去寻记,没了母亲子,犹如花无根。 (十一) 思母念母情,呼之不回应,肝肠如冰冻,茶饭无心领, 谁言寸草心,难报母恩情,刻文祭母诚,山河来作证。 写于辛卯年腊月初七(2011年腊月初七) 注:1、母亲生于壬戌年(1922年)十月(阳春)二十三,于辛卯年(2011年)冬月 三十不幸与世长辞,享年90岁。 2、母亲在娘家排行老大,要带弟弟妹妹,没有机会上学,因为母亲的祖上租住大户人家房屋、租做田产,所以住在大户人家,大户人家办有私塾,母亲就背着弟妹在窗户外听私塾老师教书,旁听了不少知识,母亲的祖上也是有懂书理的,二叔二婶,我们的外婆也教了母亲很多书理知识。我们小时候,就听母亲说《人之初》、《当家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等书名。特别还把《当家书》即教我们,还解释给我们听。母亲教我们三弟兄的《当家书》内容:闲来无事谈古今,士农工商总要勤。天下耕读是为本,嫖赌洋烟是误人。当家人人要发很,柴米油盐事事能。不可狼心把人算,黄天保佑不差分。相交朋友要忠正,莫与浪子结成群。为人第一要孝顺,敬天敬地礼成明。 3、母亲为了我们儿子三个能够长大成人,为我们创造了比较好的家庭环境,再苦再累也要送我们读书。特别父亲在文革时期,来家调查的人整父亲 黑材料,尽管母亲对父亲在照顾儿子方面有些意见,但母亲说你们搞的这些材料不是事实,就拒绝给来的人盖章。她后来对我们兄弟三个说:“不能够让人说我儿子的父亲是劳改犯”。这是何等的伟大,所以母亲有着孟母三迁的品质。 4、父亲参加土改工作结束后,在本地教了几年书,后政府送往高县师范深造,深造毕业后分配到外地任教,抚养儿子的任务全落在母亲身上。 5、大跃进大炼钢铁时期,母亲也同许多妇女一起搞夜战去十几里外的地方背钢碳(炼钢的矿石)。 6、县府秦县长,即秦世刚,山西人,曾在筠连县里任人民政府副县长,集体伙食团时,大办托儿所,母亲在托儿所当保姆,秦副县长来检查工作,表扬母亲为托儿所孩子打整屎尿,不怕脏臭。 7、58年集体伙食团时,食堂按人口、大人、小孩计量供应饭菜,男女老少全部在食堂就餐。我们队与四队的公共食堂在朱家坪三合头大瓦房里。母亲把自己的口粮让儿子吃了,自己喝汤充饥,还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8、县城丝绸厂来招女工,母亲为了我们三个儿子,就放弃进城当工人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