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禁止外链[/img] 开发李庄 保护是第一责任 5月19日上午9时许,李庄古镇响彻挖掘机忙碌的轰鸣声,施工改造现场一派繁忙。宁静的李庄,正在进行着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全面提档升级改造。 李庄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苏军说:“这次全面提档升级改造,是对古镇李庄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建设。其中,保护李庄是我们的第一责任,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闪失。” 潘成君介绍:“为改善李庄古镇环境,提升景区形象,本次改造将陆续实施景区风貌、部分街道进行整治及景点内部展陈列等工作,改造施工中将最大限度地还原经典,再现历史风貌,确保古镇建筑风格的完整。” 李庄镇历史悠久,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设六同郡起,至今已有1460余年的建置历史,辖区曾作为刘同郡和南广(南溪)县治所在地达400多年,一度曾是川南6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为李庄留下的文化遗产比比皆是。有极能体现明清时期建筑特色的庙宇、殿堂、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等;有极高考古和欣赏价值的惠光寺、玉佛寺、东岳庙等木雕石刻和建筑艺术为代表的“九宫十八庙”;有被国家古建筑大师梁思成赞誉为李庄“四绝”的魁星阁、旋螺殿、白鹤窗、九龙石碑;现有明代建筑旋螺殿和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两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光寺、东岳庙、张家祠三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上宫、祖师殿、南华宫等多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庄古镇拥有灿烂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多彩的川南民俗,丰富独特的饮食文化,多样和谐的宗教文化,独特的移民文化,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传统的经典建筑文化等,场镇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幽静,被誉为“世外桃源”。 侧重保护,还是侧重发展?越是珍爱,则越是谨慎,越不能妄言妄行。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古镇李庄关于“保护,还是发展”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歇过。 道不问不清,理不辩不明。2012年,李庄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会上,国内、省、市专家云集,大家胸怀赤子之心,坦诚相待,针锋相对,唇枪舌战。 随着时间流逝,历经历史沧桑,古镇李庄已破损严重。古镇李庄,要保护、利用、开发建设,其中保护是第一责任,是前提,是核心。无论是“保护派”还是“发展派”,在保护李庄的这一问题上,没有任何争议地达成了高度一致。 李庄总规 编制已经完成 苏军说,李庄的规划编制,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李庄产业园区自2012年组建以来,始终紧紧扭住规划龙头,科学编制各项规划设计。目前,已完成了李庄组团一期5.38平方公里的《李庄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工作,于2015年2月经市规委会通过,并听取了部分省市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正待宜宾市人大审议通过。多规合一,完成了《李庄古镇保护与发展整合规划》编制工作,现已进入实施阶段。《李庄镇总规》编制已完成,按程序报区政府审批。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有序推进,已完成景区标标识广场、游客接待中心等规划设计工作。 [img]禁止外链[/img] 古镇景区 提档升级是核心 2014年,李庄古镇景区接待游客2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2亿元。 数字,是可喜的。然而,可喜的数字下面,也隐藏着李庄旅游发展不尽如人意的现实。 李庄古镇核心区方圆1平方公里,漫步而行,一个小时就能转遍。全镇餐饮接待,基本是乡镇小饭馆;所能提供的住宿,只有两三百个床位。从旅游所需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考虑,前来李庄旅游过的普通游客对有千年厚重历史的李庄,似乎并不满意。所以,李庄古镇旅游存在着对普通游客吸引力不够、留不住人,景区承载能力有限的问题。 李庄产业园区管委会一班子人明确,2015年的工作重心是“一核一重”。“一核”即李庄古镇景区提档升级是核心,确保古镇李庄有新亮点、新看点,面貌焕然一新;“一重”即古镇路网改造和新区道路骨架建设是重点,初步形成新区交通便捷、有利开发、功能较为完善的路网骨架。时序上以先古镇后新区,先滨江后纵深,抓住宜宾承办第九届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及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大机遇,抢抓古镇提档升级,同步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实现李庄组团跨越式发展。 3月28日起至8月1日期间,李庄古镇景区实行全面提档升级改造,囊括了工程建设类、风貌整治类、展览展示类及活动组织类共四大类44个项目,预算资金约3.4亿元。 倒排工期 建设如火如荼 轰鸣的机器,行进的挖掘机,大汗淋漓忙施工的人们……李庄就像一个热火朝天的工地,升级改造的各个项目按指定的倒排工期正在有序推进,整个古镇正处在全面开花、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工程建设类项目已全面开工:景区标识广场植被栽种基本完成,正在抓紧做景观石运转安装工作方案;游客接待中心已经实施停车场平场等前期工作;同济大道—滨江路—顺河街—魁星路—景山路景区环线景观打造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魁星南路、园区横一道路拓宽工程已进行沥青路面铺设。 风貌整治类项目,正在全面推进;展览展示类项目,四川安仁建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在进行策划设计工作对各展厅制作施工图;组织活动类项目已会同市、区相关部门,对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博物馆等高等学术机构,制定方案,精心策划、组织、实施系列活动。四大类44个项目,预计将于7月底全面完成。 李庄景区自2005年筹备旅发大会至本次旅发大会开工之间,共计投入大约1亿元资金。这次对景区的全面提档升级改造,预算资金约3.4亿元,在李庄的景区保护历史上可谓史无前例的“大手笔”。 苏军坦言,产业园区处在打基础需投入阶段,尚不具备造血功能,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新老征地政策调整,征地区域群众反映强烈,征地征收及项目推进有难度;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园区在综合性人才方面缺口不明显,但在规划设计、工程管理、预决算、审计、园林绿化等方面,急需增强专业人才……这些,都是目前景区改造、园区发展面临的、绕不过去的问题。 岁月留存 李庄人抹不去的记忆 李庄人对2006年李庄进行的第一次大型改造升级有着深刻的印象,2006年,也成为许多李庄人记忆中的一个分水岭。 5月19日上午,家住李庄顺河街3号的钟亚明谈起过往,打开了话匣子。2000年前后,年过四旬的钟亚明开始经营木材生意。他和家人把木材随意堆放在房前屋后,每逢刮风下雨,院坝里到处污水横流。虽然生意红红火火,店里人来客往,但是周遭的环境让钟亚明感觉“不安逸”。“道路坑坑洼洼,房子破烂不堪,生活垃圾随意往街上乱扔。晚上黑灯瞎火的,时常有人在路边撒尿。”钟亚明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大家都没有环保意识,有时会觉得不好,但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2006年,李庄的改造升级工程开工后,钟亚明每天都去工地上看工人们施工。“大家都好奇呐,心想这次会改造成什么样子呢?”钟亚明说,他家门口的顺河路的面貌一天天就变了:江边修起了气派的仿古特色商业用房,路面铺起了青石路砖,奎星阁披上了红衣绿瓦……“真漂亮呢!”钟亚明和其他老街坊,看着周围环境的改变,啧啧称奇。更让居民们惊喜的是,改造完工后,前来李庄参观、旅游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家的生意都活了”! 两年前,钟亚明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改行经营起了歌厅。“这个行当对环境没有污染,从事的人少,也没有搞木材加工那么劳累,我和老伴都很满意。”他笑呵呵地说道。 5月19日中午,顺河街21号张老九白糕专营店的老板张九明正在自己的店里包装白糕。切糕、裁纸、裱糊、包装,一道道工序,这个中年汉子做得十分娴熟。过去,张九明家兄弟姐妹众多,他排行老九。年轻时,他务过农,打过工,“什么找钱就干什么”。 “那时,街上好多房子都烂朽朽的,包括慧光寺在内的那些古迹,墙壁斑驳,瓦檐脱落,风火墙这些被风化得来一层一层往下掉灰。”张九明说,自己自幼在李庄长大,“看着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一天天黯然下去,心里不好受。” 2005年,张九明在顺河街修起了一楼一底的新房,并在楼下开起了门面卖白糕。2006年整个李庄的维修改造,不再是张九明过去认为的“小打小闹”,“文物和古迹都有神采了”。张九明从这次改造看出了政府所下的决心,也看到了李庄的未来。 如今正在进行的升级改造,张九明全心全意表示支持:“建设好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们这些居民。” 一杯绿茶 李庄人的闲情 5月19日,初夏的阳光照耀着古老的李庄。黄桷树、小叶榕高大翠绿,枝叶繁茂,浓密的树荫下,正在施工的道路临近处,土生土长的李庄人围着木桌子、坐着竹椅子,一杯恬淡的盖碗绿茶依然照喝不误。正在施工的凹凸地面,施工现场地面的尘土,仿佛也不能阻隔他们这一杯绿茶的闲情。 家住顺河街39号的代家明,正在守着自家的老房子被拆除,阳光照耀着飞扬的尘土。问她,难过不?她笑着说,有啥子难过的哦?10多年的危房了,上次差点倒下来砸到人了。这次终于把建房手续办下来了。拆了重建的住房,将建成200多平方米的川南民居样式的新居。 封闭施工的古镇李庄,依然不能完全阻挡慕名前来的游客的脚步。来自重庆的小伙子彭榆峰和女友,便是其中的两位。在老场街一家卖长江石的小店里,两人蛮有兴致地观赏、把玩,这是他们第一次到李庄。彭榆峰说,早就想好到了宜宾一定要来李庄。没想到这次来遇到景区施工,有点不巧,也有点失望。不过,景区改造后,一定会变得更好,下次还会来看看李庄,希望能遇到更美、更好的李庄。 李庄大事记 1992年 翠屏区李庄镇被四川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 1995年 3月29日,李庄镇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及四川省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2000年 7月20日,著名学者作家岱峻采写的近万字通讯《世界将重新叩访李庄》在《四川政协报》一版整版刊登,首度揭橥李庄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抗战文化史。 2001年 8月,同济大学在李庄同济大学校本部禹王宫(现慧光寺)授牌“四川李庄同济大学爱国荣校教育基地”。 2003年 9月,同济大学正式将李庄镇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4年 5月10日,四川省作家协会与翠屏区政府在李庄举办“《发现李庄》首发式及李庄镇荣誉镇民颁证仪式”。 6月1日,同济大学纪念碑在李庄奠基。同济大学与宜宾市校地合作全面展开。 9月,中国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在张家祠设立,张家祠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旧址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9月16日,李庄镇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选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6年 5月25日,李庄作为明代古建筑的旋螺殿与上坝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同时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6月2日,李庄同济纪念碑及同济纪念广场落成典礼举行。 2009年 2月1日,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关于批准发布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风景区等147家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告的决定”,李庄古镇榜上有名。 2010年 1月15日,在成都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四川)名城古镇文化旅游节总结暨四川最美古镇颁奖典礼”上,宜宾市李庄镇被评为“首批四川最美古镇”和“四川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城镇”。 5月,李庄镇被国家环保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成为川南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乡镇。 2011年 7月27日,李庄古镇景区管理局正式成立。 2012年 5月13日上午,大型人文纪录片《从李庄走来的大师们》(吴孟超专辑)在李庄古镇正式开机。 (宜宾晚报 记者 张玲 刘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