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74|回复: 1

    挣扎中的大地雕塑——宜宾高坎梯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5 12: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挣扎中的大地雕塑——宜宾高坎梯田

      [img]禁止外链[/img]

      梯田作为一种农业耕作方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但是被视作一道风景,供人赏评不过二三十年,当梯田真正进入现代人视野的一瞬间,那种冲击是难以表达的。所以,法国著名人类学家让·欧也纳博士在第一次看到梯田后如此惊叹——这才是真正的大地艺术,这才是真正的大地雕塑。

      四川宜宾筠连县高坎乡连接珙县洛表镇的一大片山丘中,有千亩成片的梯田。每到春季,从高处望去,优美的曲线在山岭沟壑间依山形穿行,简洁干练,流畅超逸,线条之间水波荡漾,映衬着变化莫测的光影,形成壮观美丽的点线面田地景色。这里靠近云南,具有显著的亚热带气候特征和高原地理特征,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高坎梯田丝毫不亚于元阳和龙脊。曾经,这里被称为“僰人粮仓”,强大僰人面对高山峡谷狭窄的生存空间,经过一千多年的世代开垦,用双手创造出这一生存奇迹,直到400多年前,这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消失,明末填川的汉人继续传承、开垦和劳作,至此,这片风景难以置信的远离世事纷扰,定格了2500多年。

    jR6XiZo2TTn.jpg

      高坎梯田,作为中国两个民族农耕文明合作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先人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相互抗争、相互融合的成功范例。利用气候环境,改造地理环境,其中包含着精细的农耕技术和复杂的水分配系统,这种创造彰显了人与环境共通共融的重要模式。更为可贵的是,梯田成为了一个民族农耕文化、社会架构、民族性格、宗教信仰的集合,而这种集合使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依从而不顺从,改造而不破坏,祖先留下的鲜活教科书告诉我们,保护、传承与发展从来就是统一的。

      P1

      [img]禁止外链[/img]

      P2

      [img]禁止外链[/img]

      P3

      [img]禁止外链[/img]

      P4

      [img]禁止外链[/img]

      P5

      [img]禁止外链[/img]

      P6

      [img]禁止外链[/img]

      P7

      [img]禁止外链[/img]

      P8

      [img]禁止外链[/img]

      P9

      [img]禁止外链[/img]

      P10

      [img]禁止外链[/img]

      P11

      [img]禁止外链[/img]

      P12

      [img]禁止外链[/img]

      P13

      [img]禁止外链[/img]

      P14

      [img]禁止外链[/img]

      P15

      [img]禁止外链[/img]

      P16

      [img]禁止外链[/img]

      P17

      [img]禁止外链[/img]

      P18

      [img]禁止外链[/img]

      P19

      [img]禁止外链[/img]

      P20

      [img]禁止外链[/img]

      P21

      [img]禁止外链[/img]

      P22

      [img]禁止外链[/img]

      P23

      [img]禁止外链[/img]

      P24

      [img]禁止外链[/img]

      P25

      [img]禁止外链[/img]

      但在短短的近二三十年间,千年积累下来的高坎梯田文化却处于艰难的生死挣扎之中。小煤矿的开采使被称为梯田生命之源的水系受到了严重破坏。尽管如今我们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认识在社会层面已经高度统一,但是竭泽而渔的故事仍然在这里继续上演!毫无悬念,几年之后,夕阳下稻田里水牛耕作的美景将成为我们望不见的乡愁。这种以摧毁祖先留下的宝贵农耕文明人文景观来换取有限的经济收益和地方发展,代价惨痛教训深刻。其实,抬头远望,高坎梯田周边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神秘的僰侯国和僰人悬棺,稍加整合便可打造出特色旅游。加快关闭小煤窑修复梯田水系,走绿色生态发展的道路才是根本。

      P26

      [img]禁止外链[/img]

      P27

      [img]禁止外链[/img]

      高坎梯田是那么美,因为自然,因为和谐,因为她唤醒了藏在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挚爱和尊重。

      高坎梯田又是那么挣扎,因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因为放弃和坚守的碰撞,因为她承载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生不息的希望。

      高坎梯田,当我再来,你是否依然还在?

      P28

      [img]禁止外链[/img]

    作者:禁止外链

    来源:搜狐旅游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5-29 21: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这种美丽需要国家出力才可以保护。农民种稻子不如种苦丁茶,不如种花椒,为了简便耕作,可以种玉米,种烤烟,甚至于干脆退耕还林。中青年农民都外出打工挣钱了,留在家乡守着美丽的梯田已经不现实了。如果地方把梯田当文化古迹保护,带动当地农民搞旅游文化,说不定会惹来很多外地人来参观旅游,不用出门打工,也能致富。梯田,稻香,鳝鱼,鲤鱼,泥鳅......悬棺.....消失的少数民族.....幸存的少数民族.........很多的旅游文化、传说、风俗和美食,等等等等,快搞起旅游文化吧,神秘古朴的宜宾高坎古文明农耕文化,奇异的古民族文化,等待研究和开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