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00|回复: 0

    稀奇的“隔代同姓”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7 18: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稀奇的“隔代同姓”现象

    作者:曹取吴(沐爱中学退休教师)


        “隔代同姓”现象时姓氏习俗中的一种奇特现象。据查,我省犍为县罗城、定文、寿保、等乡、镇至今仍有个别家族中保持一种“隔代同姓”的习俗。即父亲姓张、儿子姓吴,孙子又姓张、曾孙又姓吴......

    当地民间将这种姓氏称为“张吴姓”。同样,这种现象在大邑县境内也有发现。


       据1980年代统计,在大邑县294个姓氏、10万余户人家中,有两个家族存在着“隔代同姓”现象。即集居在大邑县安仁镇苏家场的“李郭姓”和寄居在县城晋原镇南郊五龙的“陶徐姓”。


       这种“隔代同姓”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据查,犍为县的“张吴姓”系家谱所定。“张”、“吴”家族的老祖公吴万一和老祖婆张秀英于明太祖洪武2年(公元1369年)从湖广(今湖北省长江以北地区)麻城县筲箕岩启程来川,随同他们一齐来川的还有张秀英的弟弟张某某。张某某在来川的途中病故。吴万一夫妇来到犍为县罗城白鹤林落户后,觉得舅子张某某病故后断了张家香火。他为了纪念妻弟,夫妻二人决定他们的后代实行一代姓张、一代姓吴、并写入族谱、世代相传,一直沿用至今。


       大邑县的“李郭姓”家族集居再进安仁镇苏家场郭桥楼子附近,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300多年了。这个家族最初定居在苏家场的一世祖李正春,明思宗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出生在郫县酸草河鬼打湾。张献忠绞杀四川后,迁来大邑县苏家场定居,娶妻黄氏。黄氏前夫姓郭,丈夫死后才改嫁给李正春。黄氏不远因改嫁而废止了郭姓的宗桃,对前夫郭某家仍然寄托着申深情,而李正春也钟情于黄氏。位了娶黄氏位妻,便与黄氏约定,子孙一代姓李、一代姓郭,相互交替,世代相传,作为家规,谨想遵守。


       “陶徐姓”的形成也是源于家规和族谱的约定。据《套氏族谱》记载,陶宗伯的父亲与与徐桂旭是莫逆之交,他们的原藉都是湖广麻城县,清朝初年结伴入川 。在入川途中,陶宗伯的父亲病故,徐桂旭收陶宗伯为义子,改名徐诸子。徐诸子娶妻剩下三个儿子,长子名徐陶麟,次子徐天麟,三子徐石麟。徐陶麟的儿子姓陶名琪华,徐诸子为了兼挑两姓,约定子孙后代一代姓徐、一代姓陶,并定为家规,代代相传。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姓氏概念的淡化,“隔代同姓”现象将逐步消除。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