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8|回复: 1

    前沐爱县参议会副议长郭柏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3 1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前沐爱县参议会副议长郭柏筠
    作者:沐爱中学退休教师 曹取吴


        早先我已经介绍了前沐爱县参议长罗玉葱,现在我再介绍副参议长郭柏筠。

        郭柏筠名郭殿松,前沐爱县落沐柔烂坝(今属筠连县联合苗族乡)人,宜宾市三中化学教师黄建军的祖父。生于清德宗光绪32年(公元1906年),早年就读于叙府联合中学,后考入黄埔军校四川分校第七期。毕业后授中校军衔,并派往川军41军孙震的部队服役。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8月,第七战区司令刘湘率领川军21军(唐世遵部)、23军(潘文华部)、41军(孙震部)、45军(邓锡侯部)47军(李家钰部)计14万人出川抗战。原计划第七战区的战场在平汉铁路线上,长官部设在许昌。但蒋介石为了分化川军,在川军出川后,他让第一梯队(后来的22集团军,包括41军、45军、47军)进入山西,划归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指挥;第二梯队(后来的21集团军,包括21军、22军)被调往浦口、参加南京保卫战。不久,刘湘的“第七战区司令”头衔被免职、刘湘死后,第七战区建制被撤销。

        郭柏筠随第一梯队北出剑门、在邓锡侯率领下,以最差的装备(数九寒天,士兵们还穿着单衣短裤,脚上穿着草鞋、杠着川造老式步枪,连军事地图也没有)开赴太原、驰援娘子关。七万人的部队在两次太原保卫战中就牺牲3000多人,高级将领李家钰殉国。太原沦陷后,郭柏筠又随这支部队从华北打到鲁南,并划归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他们先后参加了滕县战役、韩庄战役,信罗战役及两次随枣战役。民国30年(公元1941年)初,郭柏筠因病被遣送大后方。

        郭柏筠回到老家后,最初协助郭子新修剪“高县第六高等小学”(今民主小学前身),沐爱与高县的分治斗争拉开序幕后,郭柏筠随罗玉葱率领“高县上二乡民众请愿团”上访省政府及国民政府驻川大员,为民请命。他以犀利的文笔和滔若悬河的口才,向川中军政大员力陈高县当局盘剥上二乡民众的实情,和分治的决心,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省政府和行政院终于批准沐爱与高县分治,成立沐爱设治局。

        从民国31年(公元1942年)起,郭柏筠就任教于“高县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今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备案的“筠连县沐爱中学”,也就是筠连当局命名的“筠连县第二中学”的前身),当年正在对全民普及国防教育,所以在沐爱简师读书的学子中,大多数人都读过过柏筠的战地日记。民国34年(公元1945年),“高县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更名为“沐爱设治局立初级中学”。从民国34年至35年(公元1945年至1946年)郭柏筠被推选为“沐爱设治局参议会”副参议长,“沐爱设治局立初级中学”校长。这时的“沐爱初中”、继承了“沐爱简师”的传统,名震川滇边境,本省高、珙、筠、沐四县及云南省镇、彝、威三县都有学子入学。民国37年(公元1948年)初,沐爱国民党新、老两党窝里斗进入第三回合——“烟苗之争”。

        在民国24年(1935年)以前,这里属于军阀刘文辉的势力范围,他为了积累割据资金,政策上推行“烟窝捐”和官府收购鸦片措施,是种植罂粟(鸦片烟)合法化,所以落沐柔、落沐祥、五道河、老母坎一带历来种植罂粟,虽然蒋介石统一全川后推行“新生活运动”,并派陈明仁率领军队前来严厉禁烟。但在一些山高林密的角落仍然有人偷偷种植罂粟。而且就算停止种植的地区,土地里面洒落的罂粟种子发芽间生烟苗也是常事。可是程方久及老党当政以来,禁烟不力,种植面积有蔓延趋势。新党骨干们向省政府和中央密报后,省政府和中央派飞机队罂粟种植去进行航拍,手机证据。老党和程方久知道后,为了推卸责任和“嫁祸于曹”,他们指使线人在新党骨干郭柏筠和郭效周(县党部副书记长)的佃户地里找到几株间生罂粟苗,诬陷他们“唆使佃户种烟”,并将二人逮捕押送宜宾,交由“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处理。四川省政府和第六行政督察区(宜宾)专员公署知道内情后,不但将郭柏筠和郭效周释放,还将程方久撤职查办。

        郭柏筠出狱后,被委任为“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视察员,兼“叙南保安司令部”中校参谋。

        民国38年(公元1949年)11月,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兼叙南保安司令彭焕章率领部署随72军郭汝瑰军长起义,郭柏筠也程了起义军官的一员。按照中共的一贯政策,起义人员的历史问题既往不咎。但在川南李大章极左思潮指导下的 土地改革运动中,派民兵将病危的郭柏筠押回落沐柔,用罗蔸抬到刑场枪决。

        二十年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平凡冤、假、错案时,中共高县纤维和中共筠连县委给郭柏筠平反、并发给遗属扼恤金380元。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9-6 10: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