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爱集镇的形成和得名暨分治设县经过 作者:筠连县沐爱中学退休教师 曹取吴
关于沐爱的得名和集镇的形成,坊间有一些谣传的说法。有人说是“彝语译音”,所以好多人总把它写成“沐艾”;有人说“沐爱最初的集镇在”落剑坝“(今维新镇小河),明末清初才迁来沐爱”。这些说法站不住脚的理由是:沐爱几座大型佛教寺院都建成于明代,其中“三皇庙”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寺院属于上层建筑(文化遗产),它是要在“基础”——经济高度发展为前提。这说明早在明代,这里已经形成了经济发达的集镇、而“落剑坝”不过是拱卫“南广郡”和“南广县”(今珙县沐滩傅家坝)的一座军营而已。
自周、秦始,中原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军事冲突和实力较量就连绵不断。秦大将军常頞开凿“五尺道”通云南以后,中原通“南越”的交通仍然十分困难(两者之间横亘难以逾越的南岭,无论海路还是陆路十分困难)。中原王朝无法驾驭和控制势力强大而又不服约束的“南越”,直至唐蒙在“南越”发现“蜀地”的“蒟浆”(出产与叙南的一种果酒)和“蜀錦”,并了解到是商人从“蜀地”(四川)经“夜郎”沿“牂牁江”(今贵州“北盘江”,下游进入广西“红水河”,再流入广东“西江”,“西江”经“番禹”——广州纳入南海)水路运到“番禹”(今广州)的。在那没有铁路火车、公路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时代,水运不但成本低而且运输量大,比陆路运输经济快捷得多。于是,汉武帝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唐蒙开凿(起自宜宾南广、经过沐爱到贵州毕节)“南彝道”(八亭道)控驭“夜郎”(再用“夜郎十万甲兵控驭“南越”)、至今已有2150年了。
从“南彝道”开通起,沐爱就是“南彝道”上的重要驿站“落雁驿”。虽然当时的“落雁驿”仅仅是一个相当于传说中的“龙门客栈”一样孤零零的大庄院,或者还是茅草屋面;它当时的位置就在今天的刘老八新房(当年的张彭年老宅处——也就是“文革”中的“市管会”和“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所在地。但最初,“南彝道”的功能相当于现代的国防公路,“落雁驿”相当于现代的“兵站”及官府的“招待所”或“接待站”。另外,当时的叙南一带还是“蛮荒之地”,最初的主人是“僰人”。秦统一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派李冰为“蜀郡”(治在承担)太守。李冰以强大的军事压力驱赶“僰人”,“僰人”被迫南迁。汉朝末年,“僰人”绝大部分已经迁走、魏晋时已经迁徙殆尽(有专家认为,今天的云南大理白族有可能是当年的“僰人”),这块土地被广西、湖南、云南四川凉山一带的“彝人”和“僚人”为主体的多种少数民族(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统称“西南夷”)所填充。魏晋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行走在“南彝道”上的已经不止军旅邮传,还多出了彝人、僚人的马帮和私盐贩子。因为他们没有资格住进驿站,大多露宿岩洞、或自带蓬具住宿。唐宋以后,中原到“南越”交通有所改善,“南彝道”的国防功能逐步转变为邮传大道和民用通道,行走在道上的商旅马帮逐渐增多,原“落雁驿”东侧(“改革开放”前的“筠连县农业银行沐爱营业所”所在地)出现了一座专门接待民间商旅马帮的大庄院。这个地方自然形成了一座“官店子”——专门接待官府出差人员和邮传人员的“落雁驿”,和专门接待往来商旅马帮的“民店子”。
到了南宋之初,“落雁驿”周围集聚了挤时间民房和上百户口,其周围十公里范围内已经集聚了上千户口。在“叙州”(今宜宾)南路“庆符县”(原“祥州”,治在今符江;辖地在今翠屏区以南,高县文江镇以北)以南有少数民族政权——“46囤蛮夷千户所”。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就是原来的“落雁驿”升格的“落雁囤蛮夷千户所”。这时已经形成了大约100米街道的集镇,就是后来的“花线街”(今农商银行到税务所),距今已有1850多年了。 元代蒙古人对中原进行血腥统治,一些人民为逃避其统治而向蒙古人鞭长莫及的叙南少数民族地区转移,“落雁囤蛮夷千户所”周围人口逐渐增加,场镇人口也在增长,街道沿东(猪市坝)、西南(中街)、北(兴隆街)几个方向发展。到了明太祖洪武13年(公元1380年),中国南方各地和四川基本上已经统一到大明帝国的版图。只有云南还被元朝宗王“梁王”盘踞。洪武14年(公元1381年)农历9月1日,明太祖朱元璋派穎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兰玉为“征南左副将”、西平侯沐英为“征南右副将”,发兵30万(傅友德率兵15万字沅辰来,兰玉率兵5万自沅辰来、沐英率兵5万自沅辰来,傅友德不下郭英、胡海、陈植率兵5万自四川云顶寨经永宁来)征伐云南。最初的进军离线是从普定(今贵州安顺地区普定县)普安(今贵州省黔南州普安县)直捣云南曲靖。傅友德 采纳了沐英“出奇兵致胜”建议,即:“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由傅友德和兰玉“明修栈道”,沿既定进军路线正面进攻云南,沐英则从永宁(今泸州市叙永县)沿川黔、川滇边境偃旗息鼓潜行,到“九丝城”后,向北从“乐义野鸡坡”翻“阚家湾”、经“龙井湾拗口”、、“周家山”、“筲箕背”、、“石笋沟”、“黑洞沟”、“店子湾”、“长里梗”到达“大涉水”(即沐英河或镇州河)渡口。官兵们到达这山清水秀的地方、都很兴奋;十多天的翻山越岭、官兵们周身肮脏不堪,沐英让大家在这里沐浴、洗尽身上污垢后再整装向“落雁囤蛮夷千户所”进发。
“落雁囤蛮夷千户所”在一个四周低的山包上,“南彝道”从东北面进入它的属地,从西南面向云南延伸。当年的这里不但山清水秀,地势险要,而且很有灵气 ;不但风景优美,而且民风淳厚,人杰地灵;是为“南彝道”上重要的关口(1950年田动云发动暴乱、之所以以这里为他的大本营,就是因为这里为叙南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沐英深深爱上了这一川滇密道上的小镇,他决定在这里进行短期休整,然后再以饱满的情绪偷越“大雪山”。 沐英带领部属在“落雁囤蛮夷千户所”短期休整后,经“落岛囤蛮夷千户所”(今筠连县镇州镇),到达“落鸥囤蛮夷千户所”(今“落沐柔”)他发现这里百姓穷苦、缺衣少吃,便节约军粮周济饥民(所以后来得名“沐柔”、“柔”,怀柔的意思),到达“大雪山”山顶的“朱伯河坝”(山民们只知道这支军队是朱元璋的麾下,而朱元璋的军师是刘伯温,他们不知道这支军队的统帅是沐英,所以此地得名“朱伯河坝”),,后,在哪里整顿军伍,所以那里留下了“军营”痕迹和“点将台”等遗址。
沐英偷越“大雪山”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横扫“乌撒”后到达曲靖以北的“白水江”边,乘大雾强渡“白水江”一举攻下曲靖,加速了云南的光复。明太祖洪武16年(公元1833年)、云南平复后,颖川侯傅友德和永昌侯兰玉奉调回南京,后来在《兰玉案》中被杀害,而西平侯沐英不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爱将,还是他的义子,深受朱元璋宠爱和信任,奉命镇守云南。他十分怀念给他带来胜利的川滇密道、和让他流连忘返的“落雁囤蛮夷千户所”这个“南彝道”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他要保护这条云南和中原沟通的川滇密道,和“南彝道”上的“落雁囤蛮夷千户所”这个让他难忘的小镇。他专门整修了“落雁囤蛮夷千户所”到云南的道路、恢复和加强被土匪和叛乱彝民捣毁的、“落雁囤蛮夷千户所”周围几个“巡检司”(相当于现代的“公安派出所”)——巡司、落剑坝、白沙(维新烂田坝、瓦窑堡(沐爱潘家祠)、桅杆坳、沙坝子、落沐祥。为了加强川滇密道和“落雁囤蛮夷千户所”的安全和防卫,又在“落雁囤蛮夷千户所”周围“三皇庙”、“印子头”、“阴梁子”和“南彝道”上的“蒿子冲拗口”(明末清初人们称为“烂碉”)修建了几座碉堡,不但显示沐英对“落雁囤蛮夷千户所”的遗爱,也促进了这个小镇的发展” (1),场镇逐步扩大——从”花线街“东北端向东扩展100米修成“猪市坝”、向北扩展50米、修起了“兴隆街”。从“花线街”西北端向前延伸200米修成“中街,和向东南扩展100米修成”草鞋市“。
(2),场镇常住人口逐步增多,
(3),商品经济逐步发达;
(4),由于场镇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增多,以及商品经济的发达,人们的文化生活和信仰要求也在法阵,于是,几座大型佛教寺院相继于明代建成。它们是:
(A),明太祖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间)在场镇西南制高点山上修起了占地约500平米的“三皇庙”;
(B),明成祖用乐初年(公元1403年前后)在“大涉水”(“沐英河”或“镇州河”)的“沐英塘渡口”东岸修起了占地400平米左右怀念沐英的“王爷庙”;
(C),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间)在“草鞋市”街口东侧修起了占地大约2000平米的“万寿宫” ;在场镇西面“五车书”之南修起了占地大约3000平米的“观音寺”。
(D),明武宗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间)在“猪市坝”与“花线街”、“兴隆街”交接的“水府庙坝坝”北面修起了占地大约3800平米的“禹王宫”;在“草鞋市”街口的“三皇庙”山下修起了占地约3000平米的“川主庙”;
(E),明孝宗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6年间),在“禹王宫”和“兴隆街之间,紧挨”禹王宫修起了占地大约1000平米的“城隍庙”;在中街中部的西侧修起了占地大约500平米“关帝庙”。
(F),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1600年间)在“花线街”与中街之间的被测修起了占地大约500平米的“廉溪2寺”。
这样一来,“落雁囤蛮夷千户所”就成了当时川、滇、黔边最大的场镇。
明太祖洪武末期(公元1395年前后),“落雁囤蛮夷千户所”就已经因为“沐英的遗爱”而得名“沐爱”,它得名已经620年了。
清朝前期,沐爱的行政建制属于四川行省(治在成都)、永宁道(治在泸州)、叙州府(治在宜宾)、高县(治在“五马归槽”——今文江镇;辖“定边”、“安静”、“归化”、“绥来”四大乡)、安静乡(治在沐爱场,辖沐爱、维新、腾达、大同——大地、礼义、乐义、高石坎几个场镇)。在沐爱场周围,场上、楠坪的一部分、窑坝、鹅坪、团结的一部分属于“上一甲”;“中坪、大坪、金銮乡的一小部分、楠坪和团结的一部分、捲坪属于”上二甲;金銮乡大部、骑龙大部属于“上三甲”;沿河、骑龙的一部分、及沐义乡的原“九保”(大地。新田、百花、光明)属于“上四甲”。
民国初年,属四川省(治在成都)、下川南道(后又改“永宁道”、治在泸州)、叙州府(治在宜宾)、高县安静乡。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属四川省(治在成都)、第六行政督查区(专员公署设在宜宾)、高县第三区(区署设“禹王宫”)、沐爱联保。民国29年(公元1940年)改“沐爱联保”为“博爱镇”。民国34年(公元1945年),根据国民政府(【渝文】字第1355号)文,属四川省、第六行政督查区、沐爱设治局、博爱镇。民国37年(公元1948年),按(【统一】字第86号)“总统指令”,沐爱撤设治局升县,属于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沐爱县博爱镇。 为什么沐爱会和高县分治?分治的过程是:
民国30年(公元1941年),3月,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蒋介石于民国29年(公元1940年)7月发出的“(机渝号)”首手令:“以后征粮,应以谷米为准”的意图。9月16日,全国第三次财政会议正式提出征实办法,并责成四川省实施。四川省软拖硬抗,讨价还价后,由省政府秘书长李肇甫、财政厅长甘续镛、省粮食管理局长何伯衡、汇通财政部税务司长关吉玉、粮食部特派员刘航琛、财政司长李嘉隆、购运处长康宝志、督察员方朝珍协商后拟出《四川省田赋征实实施计划和方案》,由省政府同龄在全省实施。在计算技术方面,按照四川省历年田赋征收“两”、“元”并用,以每“两”银折征稻谷11市石(读dan)、法币每“元”折征稻谷1市石,两个数字相加,再除以2,几位该纳粮户年应交公粮。
例:张三兴历史上每年应交公粮为白银1两,使用法币后,改交征税8元,实行征实后,每年应交稻谷多少?
算式:{(1两x11市石/每两)+(8元x1市石/每元)}/2=9,5市石
答:张三兴实施征实后, 每年应交公粮稻谷9,5市石。
因为政策早已公开,计算办法早已为纳粮户所掌握。民国31年(公元1942年)高县“下二乡”(归化乡、绥来乡)地方势力利用“上二乡”(定边乡、安静乡)山坡地多,丈量面积大于实际使用面积的特点,挟持县长蒋融,以“平衡税赋”为口实,重新丈量土地、按地亩重新分配粮赋。于是在摊派公粮时,“下二乡”的部分应纳公粮就会转移到“上二乡”纳粮户头上。果然,“上二乡”纳粮户得到纳粮通知时发现,每年纳粮数字比历年增加了20/100到30/100不等。本来“上二乡”税赋就比“下二乡”重,这样一来就更不公平了。这激起了“上二乡”民众的不满和反抗,积蓄已久的不满情绪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上二乡”和级绥来乡“武德联保”(吴家坝和德迈坝)社会各阶层、各党派团体众志成城,决心向高县当局讨一个说法、并决心和高县分道扬镳。
民国32年(公元1943年)正月15日,沐爱国民党新、老两党骨干及“上二乡”各乡场、绥来乡武德联保的社会上层人士齐集沐爱,大家集会讨论公议,一致推举罗玉为“高县上二乡民众请愿团”团长,郭伯均为副团长,率团上访“四川省政府”及“第六行政督查区”首长邓锡侯、刘文辉、王陵基、冷寅东、及能够影响四川局势的国民政府及重庆行营大员贺国光、关麟征、张群、,,,,,,及四川省“五老七贤”(在中央社会部供职的郭士弘、驻苏联大使馆武官范伯超,也积极对国府大员施加影响),发布《快邮代电》、散发传单。民众口诛笔伐响应。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行政院和四川省政府终于首肯,国民政府于民国33年(公元1944年)10月22日正式行文:
国民政府指令(渝文)字第1355号民国33年10月12日 令行政院: 33年10月3日(义壹)字第21045号呈一件,为据内政、财政两部会呈:请将四川高县拆置沐爱设治局,经提请院会议通过,抄检原件请检核由。 呈件钧核,准予备案。仰即转饬知照,附件存。此令。 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 行政院院长:蒋中正
是年,沐爱实际上已经和高县断绝了从属关系和财经关系,“上二乡”钱粮已经由沐爱当局强行截留;“国民党沐爱县党部”已经成立(由“国民党珙县县党部”书记长何心一辞职回沐爱担任书记长),第一任“沐爱设治局”局长人选已经向省政府保荐——他是何心一的同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犍为人程耀琳之子程方久。事有凑巧,“沐川设治局”也同时向省政府保荐首任局长人选,他们报荐的是行政院秘书和做过蒋介石侍从室主任的李唯果小弟李唯乐(也是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唯汉的族弟)。更为凑巧的是:程方久和李唯乐都是拜托省参议员曾省斋斡旋。到省政府行文时,不知是曾省斋记错了,还是省政府有意“狸猫换太子”,沐爱设治局首任局长变成了李唯乐,犍为设治局的首任局长变成了程方久。
民国34年(公元1945年)春期开校后,就奉命开始“设治大典”的准备工作,教唱由郭柏筠作词、滕昭梧作曲的《欢迎歌》:
“欢迎、欢迎,欢迎局长光临。我们受待遇不平,才起分治革命。
而今分治已成,十四乡一律平等,我们在局长领导下,努力奔前程”。
第一任局长李唯乐到沐爱上任这一天,沐爱各机关法团首脑和十四乡代表、沐爱袍哥八大宫口及联合社执事人等排队齐集“大坟包”(今“容大,鑫城”到周开之酒厂一带)恭候。局说李唯乐在距沐爱10华里的“接管厅”(瓦店子与黄草坝之间)就走下滑竿步行(这可以看出他对沐爱乡土人民的敬畏)。李唯乐今天身穿深灰色中山装,戴“博士”帽,身影 刚从“新官山”露头,欢迎队伍立刻鼓乐齐鸣,鞭炮声响彻云霄。李唯乐年轻标致,神采奕奕。他走近欢迎队伍时,脱帽向大家招手致意。沐爱头面人物——国民党沐爱县党部书记长何心一,前叙南剿匪大队长、南溪县县长罗玉葱、国民党沐爱县党部副书记长郭效周、复原的国军中校、中学校长郭柏筠、前江津国民兵团副团长、现任博爱镇镇长彭忠绪,沐爱袍哥各宫口全堂执事等人纷纷上前与他握手。高昂的《欢迎歌》声响彻云霄。民众欢呼雀跃,这是沐爱两千年赖的大事——从此这里的行政建制有“落雁驿”、“落雁囤蛮夷千户所”、“安静乡”、“博爱镇”而成了“沐爱县”的筹备和过度——沐爱设治局,这是一个历史的新起点。
民国34年4月4日的“设治大典”在原“民教馆公共体育场”举行。当时川南庆符县‘筠连县、珙县、长宁县。兴文县、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叙永县、古宋县,筠连县巡司乡、筠连县大乐乡、彝良县牛街简易乡村师范示等单位都派代表团参加。筠连县代表团团长是詹冰一。
民国34年(公元1945年)4月4日这一天,沐爱万人空巷,喜气洋洋。设治大典后,李唯乐局长偕同县内大员’暨各代表团团长检阅了前“高县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现“沐爱设治局初级中学军训团”、“云南省彝良县牛街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军训团”、“沐爱设治局立博爱小学童子军团”、“筠连县巡司小学童子军团”的14个方队,然后举行了盛大的“分列式”。晚上,在 公共体育场举行了文艺汇演,街上则举行了龙灯、狮灯、牛灯、车车灯、地游灯的表演和焰火晚会,“凯声俱乐部”举行了川剧晚会(打围鼓),真可谓万民同乐。
本来与高县闹“分治”时,各党派团体是那样的团结一致和众志成城,但掌权者没有做到“在局长领导下努力奔前程”,而是大起了内战。在经历了沐爱国民党内部新、老两党的“窝里斗”四个回合——“驱李(唯乐)运动”、“国大代表之争”、“烟苗之争”、“驱张(泽洋)运动”之后,在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风雨飘摇的民国37年(公元1948年)7月7日,国民政府行文批准撤消沐爱设治局,升格为“沐爱县”。
总统指令(统一)字第86号,民国37年7月7日 令行政院: 37年元月25日,(347内)字第29815号呈,为据内政部先后呈转贵州省政府请将该省雷山设治局升县、四川省政府请将该省沐爱设治局升县,经提请院会议通过,呈请鉴核公布。饬局转颁该两县政府铜印由。
呈悉,准予备案。印信仰后饬局铸发可也。此令。 总统:蒋中正 行政院院长:翁文灏 内政部部长:彭绍贤
“庆县大典”无论规模还是形式圆圆不如“设治大典”。参加人员只有县内各机关法团和人民团体,“沐爱设治局立初级中学”、“沐爱设治局立博爱中心小学”,外宾只有詹冰意率领的“筠连县代表团”。这时,过宫两党的政权之争的内战已经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反攻阶段,“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正在决战淮海。到1950年2月10日(农历腊月24日),高县人民政府王子英副县长(系18军张国华部下)和解放军10军28师84团2营何营长率领一个加强连接受沐爱。按理说“沐爱县”已经“寿终正寝”,但偏偏在田动云武装叛乱后,1950年3月12日(农历正月24日)至7月23日(农历6月10日)又死灰复燃了13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