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后期在外省做县官的沐爱人 作者:筠连县沐爱中学退休教师 曹取吴
清朝以前到外地、特别是到外省做官有很多难处,首先:那时县级以上行政官员由中央(吏部)派遣,那就必须具有一定资质——一是学历,县级“正堂”必须要有“同进士出身”(荣登三甲)及以上学历,这要参加全国“大比”(相当于现代的全国高考,但那时考场必须设在京城)。二要有一定的军功或政绩,而且要经过考试录取(相当于现代的社招,但要有一定的报名资格限制)。其次是往往履职地点遥远,没有一定的路费是不能到任的,假若你要在那里做“清官”,卸任后往往因为没有路费而回不到原藉。再次是赴任途中弱于盗匪,可能一切都成悲剧。最后,到达任职地点后,人地生疏,要用相当的精力去适应那里的风土人情,应付地方势力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封建社会外出做官之难、可想而知。
下面介绍的两个到外省做县官的沐爱人,一个是凭学历由吏部分配,一个是凭军功“招聘”上岗,他们到外省做官经历的艰难苦楚,也是难以言表的。
(一),黄天益:取得“同进士出身”学历由吏部分配
黄天益字牧亭,沐爱捲坪村人,今沐爱镇团结、捲坪(黄草坝、官盘山、詹家村一代)的黄姓人家,大部分是他的近房后代,沐爱小学留职停薪教师黄棋(人称“黄三娃”)、大雪山镇解放小学在职教师黄仕聪等人,都是他的近房子孙。黄天益生于清世宗雍正11年(公元1733年、岁建癸丑)农历冬月8日。
清高宗乾隆16年(公元1751年、岁建丁未),18岁的黄天益参加县考“入庠”(考取“秀才”)。
清高宗乾隆25年(公元1760年)27岁的黄天益二考“补廪”、成为每年可以到地方财政领取“廪膳费”(相当于现代的奖学金)的秀才——“廪生”。
清高宗乾隆35年(公元1770年、岁建庚寅),37岁的黄天益和沐爱詹家村(今沐爱镇团结村)同乡詹**(即今詹家村詹氏子孙的前辈詹解元)到成都参加四川省当年恩科考试,詹**考中全省第一名举人——解元,黄天益考中正榜第19名举人。
清高宗乾隆51年(公元1786年、岁建丙午),53岁的黄天益参加全国“大比”(相当于现代的全国大专统考,但那时考场在京城),荣登“三甲”(相当于现代的上本科录取线),钦赐“同进士出身”学历;而詹**可能因为没有盘费,没有去北京参考。
清高宗乾隆51年(公元1786年)考取“同进士出身”(在“荣登三甲”的人员中,成绩优秀者参加“殿试”——皇帝面试、叫“荣登二甲”,钦赐“进士出身”,“荣登二甲”人员参加殿试,前三名叫“荣登一甲”,即“状元”、“榜眼”、“探花”,钦赐“进士及第”:“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的黄天益友吏部派往浙江试用,初署“杭州三府通判”,是年八月回吏部述职,等待正是分配。
清高宗乾隆52年(公元1787年)。原杭州府天台县(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正堂(相当于现代的县长)。
天台县正堂任满后,调浙江省金华府武义县(今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正堂。在清朝时期,江浙一带贪官污吏盛行,因前任亏空府库前两后,玩弄手段密封仓库移交,黄天益接收时又麻痹大意,没有仔细开仓验收。待到发现问题进行追究时,前任已经逃逸。惊恐的黄天益立即向知府大人据实呈报、并诚心诚意检讨自己的过失。好在黄天益在浙江以勤政廉政、善待同僚闻名,而且和上级关系好。他的遭遇深得知府及督抚同情,督抚呈报朝廷后,允许他回乡变卖家产赔偿损失。
黄天益回到家乡,将实情逢高族尊及族人。族尊及族人想到,黄天益的公职是族人的脸面和尊严,抱着黄天益不受处分是维护家族尊严的大事,因考虑到黄天益变卖家产无法赔偿府库损失,在族尊动员下,大户族人纷纷变卖财产资助。但府库损失实在太大,尽管黄天益及他的族人已经尽力,仍然无法赔清府库损失。他的政声、政绩救了他,知府及督抚将他的情况上奏清仁宗嘉庆皇帝:“......该黄天益及族人将祖业变卖殆尽,尚无法填补府库损失,......”清仁宗嘉庆皇帝颁旨:“......该员素来勤政廉政,本应重用。但因粗心带来府库重大损失。该员及其族人潜心认错、尽力赔偿损失,将祖业变卖殆尽,孤念其年已古稀,对其失职造成府库损失一事、免于追究,准予致仕(退休)回乡养老......”。
请清仁宗嘉庆7年(公元1802年、岁建壬戌),黄天益体体面面致仕(退休)回乡。家乡父老及他的族人在黄草坝到瓦店子之间大陆爬坡转弯处搭建“接官亭”迎接他荣归故里。
清仁宗嘉庆24年(公元1819年、岁建己卯)农历前4月24日,黄天益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6岁。
(二),平宗元:因军功参加考试录用
在清末民初沐爱三大家族“平”、“万”、“杨”中,“平”家是黑白两条线各有代表人物:
(1),黑线是会党人物——袍哥“积”字“高兰州”社龙头大爷平九江;他不但是沐爱“高兰州”社的“舵把子”、还在川滇边境“开山堂”建立43个“高兰州”分社。所以引起和“万”家(万其彬是清朝绿营兵“都司”——统兵200人,相当于现代的副营级、和袍哥“联合社”“总舵把子”)的厉害冲突,而与“万”、“杨”两姓代理人李兴周“抬龙”(火并),烧毁包括平宗元“裕丰号”在内的街房几十间,后被当时主政四川的滇军(罗佩金部)和黔军(戴勘部)中驻守叙南的滇军处决。
(2),以平宗元为代表的“白”线(官府)。
平宗元字焕章,后更名玉书、字瑞麟,沐爱场上最大的庄园式公馆——“裕丰号”的建设者和主人,沐爱人习惯称呼“平老太爷”,沐爱杏林俊秀——老中医中理论水平最高的平锡光(鲁直)的父亲。他平时喜欢读书和练武,所以是武秀才出身。
青宣宗道光24年(公元1844年、岁建甲辰)农历8月4日生于沐爱。因为大清王朝在处理民族事务方面失策,造成西南少数民族敬酒变乱。特别是赵尔丰进剿巴塘藏民叛乱善后处理不当,是民族矛盾激化,清德宗光绪13年(公元1887年、岁建丁亥)甘孜。巴塘、康定一带藏民再次武装叛乱。清廷命四川总督吴棠、驻守成都等处地方将军崇实征集川省武员,由鹿钟麟率领平叛。在这场战争中,平宗元单人督粮官、率领兵勇押送粮草。当时川藏交通十分困难,有逢严冬季节,粮草辎重要经过冰天雪地、山路崎岖的二郎山。他不畏冰天雪地的崎岖山路,冒着漫天大雪日夜兼程,保障了后勤供应线的畅通无阻,保证了平叛战争的胜利。
鹿钟麟班师回成都后,实施战后人员的复员、安置和遣返工作。平宗元因军功授蓝翎五品顶戴,钦授“同知”(“改土归流”后,少数民族地区“厅”的长官,一般为正七品)衔。并许诺在文官补员时优先录用。后经四川省“三司衙门”
和提督学政组织考试,平宗元名列二等第四名,呈报吏部后,先授山东省曹州府朝城县(今山东省菏泽)右堂(相当于现代主管武装及组监、政法的副县长)、并代理超城县正堂(相当于现代的代理县长)。他在任上恪尽职守,为官清廉。继而再署济宁州(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右堂。任内清廉公正、爱民如子,离任时百姓送“万民伞”予以表彰。
当时的山东济宁一带十分贫穷,生活十分艰苦;就是“县太爷”的宴席上,主食也是粗粮,每桌有一碗大米饭,不是吃的,是看的,叫作“看碗”。一次沐爱的一个本家去山东看望平宗元,吃饭时不知此地规矩,把“看碗”米饭吃掉了、引起管家责难 ,这个本家也不客气,他气愤地说:“这有什么稀奇?我们四川不要说人吃的是米饭,喂狗的都是米饭”。晚上平宗元回府后他的山东妻子(就是平锡光的母亲,沐爱人习惯称呼她 “新老太娘”)问平宗元,四川老乡说的是否真话。平反宗元说:“他说的是真话,我们四川人的主食就是大米饭,因为狗是主人的忠实守卫者,人吃啥子,它就吃啥子”。就因为听说四川人吃大米饭,“新老太娘”才下定决心在平宗元回沐爱时,跟着回了四川。
宣统3年(公元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民国运年(公元1912年)平宗元率家人回到沐爱。民国7年(公元1918年)在沐爱家里逝世,享年74岁。
从上述可知,封建社会在官员任用方面是十分严格而又认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