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6|回复: 4

    扭曲的生命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9 10: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本帖最后由 mqy大海 于 2015-11-19 13:56 编辑

                                                              扭 曲 的 生 命 树
            
                                                     作者:大雪山镇自由小学曹衍艺
            下午,开学报名的老师已经走得只剩下她一人了,将报名册放在了抽屉里准备回家,可脚步还未迈出办公室,就有一老一少迎面走来。那老的一手牵着一小的,一手拿着一根拐棍,显出腿脚极不灵便的样子。那小的呢,满不在乎地走在老的旁边,一双眼睛东瞅瞅,西瞧瞧,似乎对这陌生的环境产生了一点兴趣。
          “请问,你们是来报名吗?”她忍不住发问。
           小的将脸别到一边,仿佛问话与他毫不相干。
       老的用一双空洞无神的眼睛看了她一眼,不满地说:“不报名我到这地方来做啥呢?”
    她感到自已的问话的确不得体,便慌忙端椅子让老者坐。同时拿出已经收起来的报名册。
    她看一眼孩子,发现孩子正在玩一截小树枝,那小树枝被孩子扭过来掰过去的,随时都有被折断的可能,她看着挺难受,仿佛一颗生命正在遭受百倍的蹂躏。她想制止,又觉唐突,毕竟,这孩子跟她一点也不熟,会听她的吗?
    她调转视线,往老者看去。这老者正安然坐在她提供的椅子上,养神一般半闭着眼睛。
          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呆愣片刻,她到底向小孩发问道:“你几岁了?户口簿带来了吗?”
         小孩漠然地看她一眼,并不答话,眼睛还转到了一边。
         这种眼神,似曾相识,自已在哪儿见过呢?
    她正疑惑间,那老者突然睁开眼睛,幽幽地说:“我这孙子,八岁了。”那声音苍凉,悲苦,散发出一种陈腐的气息。她记得自已的姥爷过世的前一阵子,说话就是这种腔调。
    “我这孙子,八岁了。”老者重复了一遍,接着说:“他生下来九个月就被他妈丢了。他老子也走了。我一泡屎一泡尿把他拉扯大。……现在我的眼睛不怎么看得见亮了,到哪里去都要他在前面指路。他就是我的一根拐棍。我都不想让他来上学的,但政府要叫我送他上学。……”老者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瞅孙子。那眼神很复杂,说不清有多少内容。可做孙子的却并不看他,只是冷漠地玩着手里的树枝,压根儿不关心老者在说什么。
        这场面多少有点令人感到不是滋味。她隐隐感到这孩子不是很好教育。便闷闷不乐地为孩子注好册。有意无意地说一些安慰长者的话。还试图让孩子对长者做些承诺,诸如好好读书,以后孝敬爷爷之类的话。可孩子并不配合,他假装没听到老师的暗示,甚至不看老师一眼,还是玩他的树枝,弄得她好不难堪。好在长者并不在意,他向老师倒完苦水后,便站起来,一只手伸向他的孙子,一只手去拿他的拐棍。当孙子的看见爷爷的手伸过来,便机械地伸出手回应。脸上还是一副漫不经心的神态。
         等到祖孙俩离开办公室,她重新收她报名册,踱出校园,却发现那祖孙俩还在前面不远处慢慢地走。望着这祖孙俩的背影,她心里升起丝丝怜悯之情。她告诉自已: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孩子既无母亲,也无父亲,只有祖孙俩相依为命。以后一定要尽可能的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要发动同学们多关心、爱护这孩子,让他能在集体环境中获得快乐,进而健康成长。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她很快发现,这孩子很不乐意融入集体生活中,姑且不说他上课有怎样的表现,专是与同学们的关系,就让她烦恼不断了。
    几乎是每一天,都有孩子因他哭肿眼睛、留下伤痕。最糟糕的是,他还威胁这些被他欺负的孩子:你们敢去告我,看我打不死你们!要是有胆大的居然告了他,他会用一种仇恨的眼神瞅着对方,嘴里小声的骂着脏话,紧握拳头,做出随时出击的样子。更奇怪的是,他听见同学们唱歌,就用双手捂紧耳朵,小脸憋得通红,眼里射出厌恶的寒光,让唱歌者感到心里发颤,不敢再唱下去。如果有同学主动向他示好,他就会扔掉别人给他的东西,踢翻别人桌上的书本……
    如此孩子,她教书十几年,可是第一次遇到啊!
          显然,特殊的家庭环境已经扭曲了他的心灵,他的生活已经脱离了正常的发展轨迹。那些在别人看来足够美好的生活情境,在他看来却是难以接受的丑恶画面。其实,遭遇类似家庭变故的孩子也不是只有他一个,怎么就只有他会产生这样怪异的行为呢?莫非在他身上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隐情,导致他这种暴力倾向?
    带着这种疑惑,她走访了他家附近的村民,也在同学中做了一些了解,获得的答案大同小异,大家众口一词地认为那爷孙俩是老无赖和小无赖。老的靠坑蒙拐骗过日子,连政府都让他三分;小的靠耍泼放刁欺负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们,令孩子们敢怒 不敢言。就连本校的一些老教师也是这么说。
        她邻座的周老师就曾告诉她:这孩子的爷爷眼睛根本没坏,是为了让政府给他各种照顾才装成这样子的。他孙子成这个样子,也是他带坏的。
        事情真如别人所说吗?她有心在最短时间内对这孩子的爷爷做做明察暗访,好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不过她的计划还来不及实施,一件令她痛心的事情就发生了——
        一天放学后,这孩子居然用强硬的手段逼一位弱小的同学拿钱给他买东西,那同学稍有不从,竟被他打得鼻青脸肿。一位高年级的同学实在看不下去了,就飞奔到学校告诉她。
        作为他的老师,她气愤难平,终于举起了手中的教鞭,生气地说:“看来你真的需要好好的教育一下,你太没教养了。”
       他偏着头看着她,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这神情,似曾相识。蓦地,记忆深处的一件往事,闪电一样划过脑际。她一激灵,便向孩子投去深深的目光。兴许是这目光也引起了孩子的关注,他也第一次认真地把目光投向了自已的老师。四目相对,都有了惊讶的神色。
         她弯下腰,抑制住激动的心情,轻声问:“你几年前到过我家,正月初一那天夜里?”
    他并不答话,不过脸上憋出了青紫色。随后,他匆匆地看了她一眼,低头就跑了。
    看来真是他了——那个在春节找不到家的孩子。
      她很难过,思绪被拽到了三年前的春节之夜。
      那天是她儿子八周岁生日,她的姐姐等亲人都聚集在朦胧的灯光下为儿子唱生日歌。食堂的工友不合时宜地跑进来,大呼小叫地说:“宋老师,我捡到一个娃儿,你说该咋办。”她以为是一个婴儿,便好奇地让工友抱过来看看。结果工友带着一个几岁大的男孩来到她面前。那男孩瘦瘦的,衣衫不整,脸上有一道十分明显的伤痕。浑身上下脏兮兮的。一看就是一个无人照顾的孩子。
       她很诧异,问工友是怎么回事。工友说自已在学校门口看人家放烟花时,见到一群孩子欺负这娃儿,自已见不下去,就过去干涉了一下,想不到这娃儿就跟着自已进来了,自已问娃儿家在哪里,这娃儿说不晓得,可能是迷路了。
    她一听有这样的事,便有些不忍心了。在场的人也都发出一片感叹。理所当然地,大家都顾不上过生日了,这个忙着为娃儿打水洗手洗脸,那个为娃儿端点心;这个为娃儿端凳子,那个忙着为娃儿盛饭盛菜……
    这孩子对这种待遇似乎并不陌生,他神定气闲地享受着这份关爱,旁若无人地吃着点心和饭食,还偏着脑袋冲她喊道:“我还要吃茶!给我倒茶。”那口气,很有命令的味道。
      等他吃饱喝足后,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孩子何去何从?
    她弯着腰耐心向孩子打听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想把他送回家。不料这孩子说,他没见过母亲,父亲给人家当上门女婿去了,不要他了,他只有一个爷爷,但爷爷的脾气坏,动辄就打他,还用针刺他耳朵。他脸上的伤就是爷爷喝醉酒后给他掐的。他很怕爷爷,他不想挨打,所以跑出来了。他已经几天没回家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叙述别人的故事。他脸上也看不出有什么悲伤,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那种超越年龄的冷静,没有亲身经历都有点不太相信。
        他的境况令人担忧,她不想让他再去过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但她也没有资格和条件收留他,一是无正式工作,二是无固定住房,想献爱心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
        无奈之下,她与亲人商定后报了警,希望通过警察的干预,让孩子回到自已的家。
    当地派出所的民警很快就开着小车来到了她上课的学校,一番交接后,这孩子随警察走了。走的时候,他提着她送给他的一大口袋点心,雄赳赳、气昂昂地往小车走过去,并熟练地爬上了车,自始至终,他没有回头看一眼,那漫不经心的样子,那毫无牵挂的作派,让在场的人不由得一阵唏嘘。大家都想不通一个几岁的孩子怎敢离家出走,又如何能从容不迫地踏上警车。
        人世间的事情真有些说不清楚,谁能想到几年后她居然当上了正式教师,居然被分到那孩子居住的村小上课呢?
    人与人之间由陌生变得熟悉,的确存在一些巧合!
       可今天的孩子与当初找不到家的孩子相比,似乎更让人担忧啊!
       当初是借助警察的力量带他回家,而现在他就在家里,只是他在家里到底过着怎样的日子呢?与生俱来的苦难,已经扭曲了他的心灵,他是一棵有缺陷的生命树了。
        纵使在政府的干预下,他拥有了到校受教育的机会,可谁能保证他能像家庭健全的孩子那样健康成长呢?扭曲的心灵,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吗?他如此具有攻击性,是不是自我发泄,自我保护的一种途径呢?
    想到这里,她心颤了,她猛地向这孩子跑走的方向追去……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11-20 22:4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盐城
    老师挺你
    发表于 2015-11-20 23:25: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
    曹老师...真棒
    发表于 2015-11-20 23:25: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
    曹老师...真棒
         
    发表于 2015-11-21 01:27: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精神病是如何练就一身本事
    神经病是何如以名安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