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1-20 15: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回帖奖励 +10 金钱
重走长征路 题词赞石海 1983:胡耀邦同志兴文行禁止外链 2010年09月17日 10:19 来源:兴文宣 手机看权威新闻
贯彻落实耀邦同志指示 促成兴文划时代发展
下午4时20分,胡耀邦离开兴文前往叙永县。12月31日,过了赤水河的胡耀邦给兴文县委发来电报:“感谢兴文党政和人民的热情接待,喝了狗肉汤,过了赤水河,浑身还在热烘烘的……”(电报由时任地委副书记的袁成禧同志收藏,现存宜宾市档案馆。)
四绝共生的兴文石海给耀邦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耀邦同志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更让当时在场的地、县各级干部深受启发、备受鼓舞。在兴文期间,胡耀邦听取了宜宾地委书记孙文启、县委书记赵登槐关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行政建制、经济体制改革等情况汇报,当场对兴文的生产建设和体制改革作了重要指示。“他说要有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地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路线,坚持走改革开放的路子,加快经济建设。”赵登槐回忆说,胡耀邦考察兴文时,兴文的机构改革及行政区划调整已基本结束,尚未完善。1983年,宜宾地委、行署听取了兴文县关于区划调整的意见。经过两年的酝酿和实施,兴文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原兴文镇转移到古宋镇。这一调整将县城由原来的死角地带转移到宜宾、泸州交界的交通干线上,为兴文县贯彻胡耀邦总书记指示创造了有利条件。
“他指示兴文要开发利用好资源,发展旅游。在当时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他的这个指示让地委、行署和我们都坚定了开发兴文旅游的信心!”说起二十多年前的那段往事,赵登槐、罗少源(时任县政协主席)两位老人仍然激动不已:“耀邦同志到兴文,提议兴文开发旅游,旅游在县域经济中才有了一席之地。”
胡耀邦总书记到兴文后的二十多年,兴文县逐步推进了旅游产业化进程,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兴文石海实施了逐步建设,由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性景点一跃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继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四川首家世界地质公园。2009年,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地质公园之一,与国内5家世界地质公园缔结为姊妹公园,并成功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兴文县接待中外游客141.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8%,实现旅游总收入14.3亿元。
“根据他的指示,兴文的发展确实有划时代的意义!”罗少源老人在文章中回忆:胡耀邦提到,老区、边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还很困难,要做好民族工作,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抓好老区工作。此后,兴文县委、县政府专门对民族工作进行多次研究,结合换届首先在县级几大班子中配备苗族干部,随着乡镇区划调整,将苗族聚居的五个乡改为苗族乡建制。
二十多年来,兴文县逐步形成了民族地区发展“在开发规划制定上超前、在开发优势资源上扶持、在开发时序上优先、在开发政策上优惠、在开发投入上倾斜”的“五个原则”,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民族文化不断弘扬。2009年,兴文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融入了长效机制,搭建了坚实平台。
急济心怀 砥柱中流
香水山上的朱德诗碑
在兴文县古宋镇香水山森林公园内,有一座芙蓉寺。寺庙虽不闻名,但在寺庙门口矗立的那座满是斑斑青苔的“朱德诗碑”,却是川南有名的人文遗迹。
1911年11月,从云南讲武堂刚刚毕业的朱德,参加了辛亥革命在云南的起义。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率领先锋队攻打总督衙门,进行了英勇的战斗。然而,这场革命的成果不久就被袁世凯攫取和践踏。1916年,袁世凯在北京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蔡锷将军在云南树起了讨袁护国大旗。身为护国军第三支队长的朱德,率部北上讨袁。当年3月,朱德在纳溪县棉花坡与北洋军阀血战,后率部来到古宋休整。一日,朱德在闲暇之时,与部下李芝生登临香水山上,看到四周美景,想起山河美好,但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诗情不禁油然而生,于是赋一首七律述怀:
己饥己溺是吾忧,急济心怀几度秋。
铁柱幸胜家国任,铜驼漫作棘荆游。
千年朽索常虞坠,一息承肩总未休。
物色风尘谁作主,请看砥柱镇中流。
吟罢,副官李芝生将此诗书于香水山寺内的墙壁上,被人们广为传诵,流传至今。
据革命烈士秦青川之子秦道新老人回忆,三十年代中期,国民党的“别动八队”到古宋进行反共宣传,并在县城四周几个制高点修筑碉堡。香水山寺背后山顶也修建一个。别动队员在督促修建碉堡之际,到寺内休息,发现寺内壁上有署名“朱德”的题诗,立即进行销毁。
秦道新老人在《朱德古宋香水山寺题诗考》一文中对该诗作了详尽的考证。诗文第一句中的“己饥己溺”意谓对别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由,通犹。第二句中的“急济心怀”如实反映了朱德当时“是以如是其急也”的济民饥溺的迫切心情,与上句中的“己饥己溺”紧密相承,密不可分。第三句中的“铁柱”又称柱后,秦、汉时执法、监察官员所戴的冠,后借为司法官员的代称,这里借指担负国家重任的人。第四句“铜驼漫作棘荆游”出自《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以铜驼荆棘喻指战乱亡国后的残破景象。朱德参加的护国之役,川、滇、黔护国军同仇敌忾,密切配合,粉碎了袁世凯妄想颠覆共和、称帝中华的美梦。然而不到一年时间,在原来的护国军内,相继发生了川军刘存厚与滇军罗佩金之战,川军刘存厚与黔军戴戡之战。接着川军步步逼近,攻占泸州,滇军四个军、八个旅(包括朱德所部)均退集川南,准备反攻。朱德来到古宋,登临香水山,万千思绪,百感丛生,发而为诗,由李芝生书之于寺壁,用述所怀。迭次战争,百姓房屋焚烧,各种建筑损毁,生产破坏,百业凋零,城市乡村,一片荒凉凄惨景象。“铜驼漫作棘荆游”诗句高度概括了当时的客观环境和时代背景。第八句“请看砥柱镇中流”,朱德以国家民族为重,虽身在滇军,而志在振兴国家民族,救民于水火之中,与各怀私计的军阀志趣迥异。朱德是岿然屹立、镇守于江河浊水中流的砥柱山,是镇摄着一切妖魔鬼怪、恶风险浪的人物。诗中的“镇”中最能表达这种威力和作用。
1989年,为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00周年,刘腾福、秦道新等12名退休老同志商定,在香水山芙蓉寺前,建朱德诗碑一座,供游人阅览,并以此缅怀先烈,启发后代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
1991年2月27日,由古宋镇12名退休老人和该镇小河村支部负责筹建的“朱德同志诗碑”在香水山芙蓉寺前举行揭幕仪式。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社会各界群众近百人参加了仪式。朱德原诗题于香水山庙内殿廊墙上,因该庙于50年代末被拆毁,新修建的“朱德同志诗碑”就建立在海拔571米的芙蓉寺山门右侧,高6尺,宽2.7尺。
朱德写于1916年的诗词有《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和《登五峰岭》。而《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最能代表朱德作为一名革命民主主义者,在参加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过程中不断得到锤炼提高的思想水平,还充分表明朱德在取得护国战争胜利后,一度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和敢于砥柱中流。在诗中,朱德把国家与民众的灾难视同“己饥己溺”,澎湃着不可抑制的“急济心怀”,他决心肩负起挽国运于既倒、救生民于水火的重任,在浪卷涛涌的斗争中做一个“中流砥柱”,那种忧国忧民之情、揽辔澄清之志已跃然纸上。(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