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7|回复: 0

    《吴越仇》的故事及人物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 18: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吴越仇》的故事及人物赏析
    筠连县沐爱中学退休教师 曹取吴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历史故事——战国时越王勾践战败吴国,使吴王阖闾重伤而亡。后来他的儿子夫差又战败越国,让越王勾践和他的妻子作为人质去给他作奴仆。在谋臣范蠡和文种策划、帮助下,勾践得以回归祖国;从此他卧薪尝胆,最后报仇雪恨,战败吴国,逼死夫差,称霸江淮。戏剧作家根据这个故事编写成历史戏剧《吴越仇》。创造这段历史的主要人物有三个国王——吴王阖闾、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四个谋臣——范蠡、文种、伍子胥、伯嚭,两个女性特工——西施和郑旦。其中的因果关系离奇复杂、值得后人深思。
    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称:“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厚帝少康之庶也。封于会嵇,以奉守禹之祀”。但勾践名垂青史,并非他是大禹之后,而是他那“是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于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的可贵精神。
    春秋末期的越国,大约在今浙北地区,“中心地区”“会嵇”在今绍兴一带(钱塘江以东地区属“会嵇郡”)。吴国大约在今苏南地区,首府“姑苏”即今苏州。也就是说,“吴”、“越”占据的即今之“长江三角州”富庶地区。两国经常发生利害冲突,时常发生战争。
    “吴越仇”争端始于越王勾践元年。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这样开头叙述的:“元年,吴王阖闾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檇李,射伤吴王阖闾。阖闾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阖闾死后,夫差继承吴王之微位后,谨记国恨家仇,刻不能忘。他指令一个随从每天立于内宫庭院,每当夫差进出经过庭院时,这个随从就会大声责问他:“夫差,你忘记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恨吗”?夫差立即大声回答:“深仇大恨、岂敢忘怀”。他每天就生活在这种气氛之中,即使稍有松懈,也会驟然警觉、重新振作起来......
    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接着写道:“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也’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嵇。吴王追围之”。
    由于越王勾践的轻率鲁莽,不听范蠡的劝告,兵败后被吴王夫差的部队围困在会嵇山上。在这种情况下,越王勾践说:“这就是没有听你的话的结果,现在不知怎么办才好”?范蠡说:“在目前情况下,只有忍辱求和了”。勾践只好派大夫文种前去吴国军营求和。
    文种来到吴国军营、磕头于吴王夫差说:“亡国之臣勾践,派侍从文种斗胆告诉你下边管事的,只要大王不杀勾践,方他回国,他愿意携妻子来吴国做人质给你充当奴仆”。吴国大伍子胥极力反对,他对吴强夫差说:“现在是天赐良机,把越过赐予吴国,千万不能答应越过的要求”。勾践闻报后,以为到了绝境,准备杀了妻子、焚毁宝器,与吴决一死战。文种、范蠡认为不可,极力劝阻告诉勾践还没有到达绝境,不能蛮干。他们再三分析,商议办法认为:吴王夫差好色,吴国权臣伯嚭贪财,这是敌人的一大弱点、是一条可供利用的缝隙。于是暗地里先用美女、宝器收买吴国大夫伯嚭,然后再派文种前去求和。
    文种见了吴王夫差说:“愿大王赦免勾践之罪,越国情愿尽献宝器,举国上下为臣为妾。倘若不许,勾践将尽杀妻子,燔其宝器,率五千兵马冒死决战,吴国肯定相当于五千兵马的损失”。文种是思维缜密、长于舌辩的谋士,言辞有乞有求、有软有硬、十分得体。受受了贿赂的伯嚭也在一旁帮腔道:“越国已经臣服了,若能赦免他,对吴国有利”。吴王夫差开始心软,准备答应。心眼明亮的谋臣伍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被悔之。勾践乃贤君,文种、范蠡乃良臣,若他们返回越国,必将作乱”。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话,赦免了越王勾践,撤兵回到都城姑苏(今“东方威尼斯”苏州)。
    吴王夫差撤兵回姑苏后,越王勾践和文种、范蠡君臣蜜议:文种向越王勾践进献七条灭吴计策;范蠡说:“带兵打仗和应对、文种不如我,但论治国安邦,我不如文种,所以我陪大王去吴国当人质为奴、文种留在国内治理国家。越王勾践四年,越王夫妻带领范蠡君臣数人朝见吴王夫差,献上美女宝物,低声下气求得赦免。吴王夫差派人在闔闾墓旁筑一石屋,将勾践夫妇及君臣驱入屋中,换上罪衣罪裙、从事养马等下贱差役工作。每当夫差乘车出游,勾践便手持鞭杖,徒步跟随在车子左右,任凭吴王君臣讥笑怒骂,他只把羞辱和仇恨深藏心底。
    虽然国破家亡,君臣沦为奴隶,每天早上早上,大家都让勾践上座、王后及臣僚共行宫廷朝见礼仪,就连吴王君臣也十分感动。
    相传有一天,吴王夫差感冒风寒生病,范蠡知道这还一般小病,他告诉越往勾践:”大丈夫能屈能伸,正如月亮有园有缺,树木有枯有荣,弹弓有张有弛,于是心生一计。让勾践前去探视吴王夫差,尝他的粪便预测他的疾病吉凶,取悦吴王夫差。勾践听从范蠡的吩咐,按照范蠡事先商定计策前去探视,伸手蘸取夫差的一点粪便放在嘴里咂了咂,脸上露出笑容,大声祝福到:“臣曾跟人学过医术,只要亲尝病人粪便,便知病情轻重顺逆。今大王粪便味酸而苦,与谷味相同,由此可知大王之病不日就可痊愈”。夫差看见勾践公然尝粪预疾,心里不但高兴,而且师范感动。大臣伍子胥看见勾践居然尝粪预疾,立刻进谏:“勾践居心叵测,表面是尝大王的粪,实际上是吃大王的心,,,,,,”忠言逆耳,夫差根本听不进去,反而责备伍子胥不如勾践那样尽忠。不久、吴王夫差果然病愈,他立即释放勾践君臣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决心发愤图强。他亲自下田劳作,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称他“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礼贤下士,救死扶伤,奖励生育,创造财富、与百姓同甘共苦。外交政策方面忍辱事吴,年年向吴国贡献大量宝物;并让范蠡选送国色天姿的美女、经过(特务)训练进献吴王夫差。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范蠡把经过全国遴选的优秀美女——自己心仪的西施和她的闺蜜郑旦送到了吴国。在进献美女的同时,文种又命人在原始森林砍伐巨型木料送到吴国宫廷。有了美女,又有优质木料,于是吴国宫廷大兴土木、修建楼堂馆所,尽情消耗国力。到了秋收时节,文种动员民众把籽粒饱满的稻谷蒸煮晒干送到吴国。夫差看见越国送来的稻谷籽粒饱满,便命全部留做种子、造成第二年吴国稻谷颗粒无收,闹起了饥荒。而吴王夫差因为有美女陪伴,天天沉迷酒色、不理国政。就这样,吴国一天天贫弱下去,越国一天天强盛起来。老臣伍子胥对此十分忧虑,他劝谏吴王夫差:“臣廷说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甘共苦,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也”。但夫差根本听不进去,伍子胥愤然道:“大王不听谏阻,不出三年,吴国必备越国攻破,大好河山将沦为废墟”。太宰伯嚭乘机向夫差进谗言,诬告“伍子胥不忠,终将作乱”。吴王夫差大怒,使人赐他“属镂宝剑”、命其自裁。伍子胥知道吴国大势已去,大笑、对使者说:“我死后,一定驱出我的眼睛,把它放在吴国都城的城门上,让我看着越国军进入吴国都城”。
    越王勾践22年,越王勾践调集精兵开始攻击吴国,吴王夫差势空力尽,败退带姑苏(今苏州)孤城,只好派出公孙雄袒胸露背,跪行至越国军营求和。勾践不忍、欲允之。范蠡谏道:“当年大王兵败会嵇、天以越赐吴,吴王不取,致有今日;现在夫差兵败姑苏,天又以吴赐越,越岂可不取?而且、大王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修甲厉兵,前后谋划二十余年,不就是为着一根吴国吗?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大王难道忘了会嵇之危了吗”?不待勾践点头、范蠡乃当机立断,擂鼓进军。并对吴国使臣公孙雄说:“越王已任政于我,使者如不赶快离开,我只好得罪了”。公孙雄无可奈何,哭泣而去。
    不久越过军队灭掉吴国,越王勾践封夫差到会嵇东边一个叫“甬东”的海上小岛上,将那里大约100户人家的祖税作为他的衣食之姿。吴王夫差惭愧悔恨交加,深悔当初不听伍子胥之言,才招致今日国破家亡。他说:“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伍子胥呢”?于是以布蒙面,伏剑自杀。勾践葬了夫差,诛杀侯臣伯嚭,吴越之争,以勾践的最后胜利而告终。
    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称:“勾践既灭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越王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两个重要的谋臣——范蠡和文种辅佐他范蠡为勾践谋划二十余年,终于使越国灭掉吴国,一雪会嵇之耻。范蠡很有韬略,他深谋远虑,是一个杰出的谋略家,勾践称霸后被封为上将军。
    越国将吴国灭亡后,越国君臣摆宴庆功。在宴会上,群臣欢呼雀跃,喜形于色,唯独越王勾践面色不欢。范蠡是一个善于观察人们心灵的人,他马上猜测到事情的原委。对普通人来说,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算难,唯独款人、识人,特别是看透帝王心思就更难,但范蠡却把越往勾践的内心世界看透了。在范蠡看来,勾践为了灭吴称霸,不惜群臣生死,现在如愿以偿,怎么肯归功于臣下?虽然自己被封为“上将军”,但“大名之下、难以久居”;而且勾践其人,“可以共患、难以处安”。现在既然功成事遂,不如“急流勇退”。于是范蠡向越王勾践提出“退休”要求。勾践寻思半响说到:“我将与你共分越国,但是如果你不听我的话,那我就杀了你”。
    作为谋略家的范蠡,头脑是何等的清醒,他深知“共分越国”纯属虚情假意,“伴君如伴虎”,被诛杀的可能性倒是很大的。他紧锣密鼓、谋划出逃避祸,谋划就绪,他悄悄打点行装,带着一家老小,驾扁舟出“五湖”、泛东海,来到北边的齐国。他一跳出是非之地,就想到风雨同舟的文种。他立即从齐国给文种发出一信:“越王勾践有鸟啄之相,阴险歹毒,只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幸福,你应该尽快离开越国这一险地,,,,,,”文种接到范蠡来信,立即称病不出。但已经来不及了,这时已经有人控告文种图谋作乱。越王勾践立即赐他一口宝剑而且附书:“,,,,,,你给我制定的七条灭吴计策,我只用了三条,就把吴国灭了,还有四条计谋在你手里,请你到我去世的先王那里去试试吧,,,,,,”文种再看越王所赐之剑,乃吴王副车赐伍子胥自裁的“属镂宝剑”,文种幽默的惨笑:“那里知道,我会成为伍子胥的‘刎颈之交’了”,说把,自刎而死。
    对于封建专制的帝王而言 ,古今中外都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灭、走狗烹”。一代忠实地为“兴越灭吴”殚精竭力的文种,因为反应迟顿一步,尽然被他效忠的主子无情杀害,这是、我们不得不佩服范蠡的机制和敏感。
    “吴越仇”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我们继续讲述“范蠡归五湖”的故事吧。
    范蠡到达齐国后,隐姓埋名,改名换姓,自号“鸱夷子皮”(“鸱夷”是一种可以卷起来方便带走的,能够装很多东西的皮口袋)。古时候的齐国,在现代的山东半岛上,他们全家住在海滨勤奋劳作,努力经营,不到几年,他们家就成为拥有数十万家产的富户。
    齐国人听说范蠡贤明,而且探得“鸱夷子皮”就是范蠡,就请他出来担任齐国宰相。范蠡感叹:“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归还相印,散尽家财,将家具器物分给朋友乡邻,带上珍贵物品,又悄悄离开驻地,秘密来到“陶地”(今山东省定陶县境内)定居。“陶地”交通十分发达,屋子交易方便,经商容易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他带领家人努力生产经营,年复一年,没有多久,“陶朱公”已经成了百万富翁。十九年间,范蠡两次迁居,三致千金,时人议论天下富豪,无一不认为是“陶朱公”。
    范蠡作为谋略家是很成功的,他既能统率千军万马驰聘疆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能“鏖战商海,日进斗金”。但作为父亲,他是失败的——至少不是成功的。“陶朱公”旅绝“陶地”是我剩下小儿子,等到小儿子长大成人后,二儿子因犯杀人罪囚禁在楚国。他向,因杀人而判死刑是常理。但他想:“千金之家”的子弟不能死在大庭广众之中。他于是装上千镒黄金、放进麻布袋中,用一辆车载运,准备派遣小儿子前去探视、并斡旋施救。当年他的大儿子要求坚决要去,“陶朱公”(范蠡)坚决不允。大儿子强调他是大儿子,是一家之长,弟弟有罪,父母不派他去而要派小弟,是认为他不贤,打算自杀。于是范蠡的妻子出来给大儿子说话了:“如今派小儿子未必能够救活二儿子,却白白先死了大儿子,怎么办”?范蠡没法,只好派遣大儿子去。他写了一封给老朋友庄生的信,临走嘱咐大儿子:“到达楚国后就到庄生处进千镒黄金,听任其便,千万不要和他争执”。大儿子上路后,私自带领数百镒黄金。
    到达楚国后范蠡的大儿子看见庄生家靠京城墙,要拨开藜藿杂草猜到门口,一看住处就很贫苦,然而范蠡的大儿子还是按照父亲的吩咐,拿出书信进千镒黄金。庄生说:“可以马上离开了,迁安不要滞留,即使你弟弟放出来,也不要问其中原委”。范蠡的大儿子离开后,不再过问庄生却自己悄悄留下了背地里把自己私下带的几百镒黄金赠送楚国的权贵主事者。
    人们哪里知道,庄生虽然神剧穷巷,然而他的正直廉洁在锅中闻名,从楚王一下的人都以师长尊称他。至于“陶朱公”送她黄金,他并非有意接受,打算在事情办好后,送回,作为信物罢了。所以黄金送到后,他对妻子说:“这是陶朱公的黄金,我没有预料到这事,所以等事成后再归还,不要动它”。然而、“陶朱公”的大儿子并不懂庄生的意思,以为庄生毫无作用。
    庄生选择时机进宫,对楚王说:“我夜观天象,对楚国不理啊”。他全楚王施德政,楚王死来新任庄生,第二天楚王便封闭三钱府库。楚国权贵们吃惊的告诉“陶朱公”的大儿子:“楚王准备大赦”。范蠡的大儿子想,既然大赦,弟弟自然也会放出,他很后悔千镒黄金给了庄生毫无意义,便去找庄生要了回来。
    庄生因为被返利儿子戏弄感到羞辱,于是进攻见楚王说:“我是因为天相对楚国不利,才全陛下修德政,我一出宫门,大家都在议论,说是因为陶地富裕户陶朱公的儿子在楚国杀人遭关押,他的家人拿出许多银两来贿赂大王左右,所以大王才实行大赦”。楚王听了大怒,“寡人虽然无德,但怎么会因为陶朱公的儿子而施舍恩惠,于是命令立即处死范蠡的二儿子。范蠡的大儿子回到家里,看到母亲和邻里都因为弟弟被杀而悲哀,只有范蠡冷笑道:“我早就知道他必定杀害自己的弟弟,他本来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舍不得舍不得拿黄金啊。他生下来就过着艰苦的生活,十分珍惜钱财,至于他的小弟弟生下来就过着富裕的生活,不稀奇芹菜所以我当初派他娶,殊不知他坚持要去害死弟弟......”。
    对于吴、越征战, 司马迁的评论是:“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我读《吴越仇》后,认为故事天然表露三个君王中,闔闾之平庸,夫差之对勾践而言,谋略差而度量大,相对于伍子胥而言,他却刚愎自用而不能容人。勾践其人,阴谋“阳谋”不落人后,度量狭小而不能容人,贪天大之功为己有而诛杀功臣、凸显封建专制帝王的冷酷无情。
    四个谋臣中,文种的精明勤勉和忠君爱国、但不知进退和不能保护自己;范蠡之见识深远善变,不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且英明果断,处世应对自如而又善于保护自己。伍子胥虽为“二臣”但却有些愚忠;但他“鞭平楚尸”不但有失人道而且度量狭小;而伯嚭士足小人,不足挂齿。
    这里必须提到两个女特工——西施和郑旦。
    两个女特工中,郑旦只是配角,我们必须了解的是主角是西施。在中国四大美女中,西施生于公元前五世纪,早于王蔷(昭君),貂蝉和杨玉环(贵妃)的时代,所以西施是“四大美女”之首。
    西施生活的时代(公元前496年前后),是长江三角洲两大国“吴”、“越”鏖战的时期,吴王夫差灭了越国后,越王勾践为了实现文种、范蠡给他制定的“十年生聚、十年发展”复国大计,其中核心策略是利用“美人计”麻痹、疏懒吴王夫差斗志,进献建筑材料让吴国大兴土木、消耗国力、示弱滋长其骄傲情绪,破坏其粮食生产制造饥荒......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美人计”。利用经训练的西施迷惑吴王夫差。有一种民间版本说,西施本来是范蠡的心上人,为了爱国,他们抛弃了儿女私情,一心投入抗吴复国大计。西施克服了虫虫困难,战胜了伍子胥的怀疑和干扰,胜利完成了祖国赋予她 的使命。
    关于西施的归宿,在历史上成为千古疑案。后人由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越王勾践胜利后将西施接收过来居委己有。
    第二种说法是:在越王勾践接收西施的途中,勾践的王后处于嫉妒,在西施身上梆上石头推入钱塘江溺死了。
    第三种说法是:西施的情人、越国大夫范蠡看破混乱局势里面潜伏的危机,知道吴国覆灭之日,就是西施大祸来临之时,他事先将西施抢过手,然后抛弃官职、携带家小和每年西施,驾扁舟出东海、归五湖,最后隐居陶地。
    《吴越仇》仅仅是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的一个小小插曲,但故事惊险动人,人物描写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性格突出,令人过目难忘。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