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七星山 于 2011-7-17 23:55 编辑
僰人与悬棺:一部厚重的文化史诗(三) 底归于何方?没有人知道,就像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从那里来的一样!
附录:
1、麻糖坝:位于珙县洛表镇僰人悬棺最集中的地方。从洛表镇去到哪里还有5公里路程,僰人悬棺博物馆就建在坝口。 2、苏麻湾:坐落在珙县曹营乡,与僰人石堡寨隔河(邓家河)相对。是游览僰人悬棺的第二处景点。 3、僰人王城遗址:坐落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九丝城镇。与兴文石海洞乡相距只有40公里。是僰人最后一代僰王的王城。山高岩陡,四面都是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公元1573年明朝庭在张居正、曾省吾指挥下,刘显带领14万大军对僰人的最后一战就在这座山上展开,至此僰人永远消失了。 4、僰人:关于僰人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吕氏春秋》:“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之野”。《说字解字》:“僰,犍为蛮夷”。犍为郡在历史上的范围是以四川省宜宾为中心,东至四川泸州,西至四川乐山,南至云南东川一带。北至四川永川,挨近重庆。这片区域在历史上是僰人居住的地方。僰人是由这一地域内的若干部落(小族)组成的山地族群。到了明朝年间被朝庭剿杀之前居住范围大部集中在宜宾南溪、屏山、筠连、高县、兴文、珙县及云南省威兴、贵州、重庆边缘。王城在九丝城。
5、石堡寨:位于珙县曹营乡与罗渡乡交界处。是历史上唯一保存下来的一个僰人山寨。
6、僰国:据历史文献记载,商代末期,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其时,黄土高原上的周部落强盛起来了,周逐渐成了西方诸候的新盟主。周武王在盟津会合各路诸侯,并联合西南地区和江汉流域的土著民族,与商军大战于商都郊外的牧野。纣王自焚于鹿台。《尚书·牧誓》载:“庸、蜀、羌、微、髳、卢、彭、濮八国,皆蛮夷戎狄”濮人和僰人仅是两种不同的名称而已。他们参加牧野之战时,僰人在其中担负组织领导的责任。 经过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西周,西周为巩固奴隶制政权,推行井田制和分封制。僰人因为随周武王伐纣有功,部落酋长被封为僰侯,建立了僰国,僰国的管辖范围为川南宜宾及云南东北部和贵州遵义部份地域。《无和郡县志》载:“戎州,禹贡梁州之域,古僰国也”。《汉书》“僰道”条应劭注曰:“故僰侯国也”。《通典·州郡典六》记:“戎州,故僰侯国。”僰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巴蜀二国的邻国,与巴蜀二国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
7、僰人悬棺:古代僰人先民的一种葬式。分成木桩挑乘、凿穴放棺、原始岩洞存放三种悬崖形式。在四川宜宾和云南威信、贵州赤水一带均有僰人悬棺遗址。但最具代表性的学术界公认是四川珙县的麻糖坝和苏麻湾。这两处遗址已经批准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8、改土归流:“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土司,改行临时任命的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参见<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P1217)
9、中原朝庭镇压僰人的经过:从西周僰人受封“僰国”到明朝万历元年(公元前1066—公元1573)僰人退出历史舞台,在长达2600多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僰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争取自由平等,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惨重的代价。从司马相如入蜀安抚到诸葛亮七擒七纵,再到唐宋设置地方长官司以来,僰人与中原王朝基本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特别是经过司马相如奉旨安抚,“以夷制夷”,重用僰人管理僰人以来,僰地经济社会发展很快,直到汉朝末年,朝庭腐败,民不聊生,黄巾起义,战火纷飞,这时富遮一方的僰人为了保卫家园不受侵犯才举旗造反,宣布独立。进入三国时代,通过诸葛亮丞相对僰王的“七擒七纵”,僰人又从战火纷飞中解脱出来,发展生产,过上了平静祥和的日子。但是到了明初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仅明朝开国200多年间,中原王朝对僰人地区强行改土归流的同时,多次调集云、贵、川军队围剿僰人。据《叙州府志》、《任瀚平蛮碑》、《功宗小纪碑》载:“明兴二百年间,王师西下讨罪,前数百战……”而在这数百次征剿中,有十二次是规模比较大的战斗,《天下郡国利弊书·四川·建武千户所》载:“先后凡十有二征,俱弗克。”而在这十二次大规模的征剿中,对僰人打击最大的按时间顺序又可划分为三个时段的征剿:即“成化之计”,“正德征剿”,“万历灭僰”。因这三次起事之年都是“酉”年,成化元年是“乙酉”,正德十年虽然是乙亥,但卜法恶起事是在正德八年,是癸酉年,万历元年又是癸酉年。所以民间说鸡克僰人,三只鸡毁掉了僰人。
(一)、成化之计。明朝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僰人因赋税太重不堪承受,一些寨子纷纷联合起来造反。因这年是农历乙酉年,民间又叫“乙酉暴乱”。需要说明的是一开始并不是所有的僰人都参与造反,仅是僰人中的几个寨子举行反田税的局部造反。时任四川巡抚汪浩,遂派都督芮成率兵镇压。与此同时皇太子侍读周洪漠(四川长宁县人)上奏皇帝,请求在僰人聚居的地方设立长官司。具体做法是:“由各寨堡推荐他们平时信耐的人,任命为土官”。经皇帝同意,史部批准,委托汪浩、芮成全权处理这件事。僰人首领知道朝廷批准设立土官,非常高兴,送来100头黄牛,作为敬献之礼。芮成当即犒赏了他们,赏了僰人一些布匹,叫他们回戎县(兴文)等候。并及时向汪浩报告,并奏报朝廷。拟在兴文县的凌霄城、九丝山、建武,珙县的上罗、下罗、洛亥、石碑、曹营、洛表和筠连、屏山的一些地方设立长官司。并商议铸印。
同年九月,兴文县部分地方豪绅不愿设置土官管制,因为少数民族实行地方自治,对这些豪绅任意盘削有很大抑制作用。一些豪绅派人到成都,送给汪浩巨额钱物贿赂汪浩,说芮成所招安的那些部落虽然封了官,但“始终不能禁其劫掠,这些人是蛮子,而且好斗,一可当百,不如乘机除之,其余就不怕了”。汪浩不知道来人说的是假话,加之接受了贿赂,随即决定设计杀害僰人各寨首领。汪浩亲视戎县,僰族各酋长前来迎接,汪浩便对他们说:“降蛮太少,文官太多,你们回去召集300头目来,我与你们上奏朝廷封官授印”。
三天后,各地僰人首领270人齐聚戎县。这时汪浩下令关闭营门,声色俱厉的谴责这些首领有谋反之心,这些人只得叩头请罪,但还是没用,谁也感化不了的汪浩,命令精壮士兵杀死到会的所有僰人首领。
汪浩把这件事告诉芮成后,芮成感到很意外,气愤地说:“是我们通知僰人来的,为什么还要杀死他们呢?”芮成虽然内心很难过,觉得很对不起僰人。但是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帽,还是昧着良心,在汪浩事先写好的奏章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奏报朝廷了事。从此以后,僰人经常高喊要为父兄报仇。僰人与官府的仇从此结下了。养精蓄锐50年后又于公元1515年明武宗朱原照正德十年爆发了“乙亥起义”。
(二)、正德征剿。相传“卜法恶与夷女米浪(私)通,生一子,乃假米浪为天母,子为天神,卜法恶为天帝,刻印符,造旗剑,正德八年召集僰、羿、苗、倮诸人以烧香为名,发放印符。夷人倾心事之。”有点儿像太平天国的“拜上帝会”的样子。正德十年(1515年)十月十二日,僰人与筠连县汉族富绅苏衡因田地所有权问题产生争执,官司打到叙州府,“屡诉不直,卜法恶乃乘机诱夷人起事复仇。”“诸夷寨俱叛,众几万人攻城堡,劫财杀人,焚庐舍”。以上这段引文是光绪版《珙县志·平蛮始末》的简略记载。这时汉族贫农在谢文义、谢文礼两兄弟的率领下,积极响应和支援僰人起事。一致反抗腐败昏馈而鱼肉百姓的官府。起事的声势越来越大。汉族与僰人共同起义,并肩战斗,促进了相互了解,也使起义带有反压迫、反封建政治统治的广泛意义。
僰汉农民联合起义的消息被官府奏报朝庭后。朝庭命令时任巡抚都御使马昊、总兵吴坤率兵一万多人征剿僰人。第二年七月,马昊手下的一个巡检安司招安了48个寨子的降兵。十月马昊手下张麟、杜琮从筠连进攻,曹昱和珙县知县步梁进攻珙县,通判赵文振从云南昭通直逼古宋。追至罗罗坝。官军势如破竹,后齐攻僰人石堡寨。三天后寨破,卜法恶败逃。明军一路追击,赵义军战死一万多人,卜法恶自杀于现今的兴文县仙峰山的山林中。一个具有民间传奇色彩的僰人为主的农民起义首领就这样走完了他人生可贵的33个春秋。正德征剿以朝庭取得完全的胜利而结束。僰人与官府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僰人民众所受到的欺压也越来越严酷。终于在57年又上演了僰人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的万历灭僰的悲剧。
(三)、万历灭僰。因这一年是明神宗皇帝的登基之年,又称神宗剿僰人。无论是《明史·刘显传》记载,还是老百姓口头流传的说法,万历灭僰都是通过三次重要的战斗最终把僰人赶出历史舞台的。这三次血腥的屠杀指的就是首夺凌霄城、奇袭都都寨、血洗九丝山。民间也称刘显剿僰“三板斧”。
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神宗皇帝朱翊钧刚刚十岁就登基,朝庭大事由皇太后和首辅张居正说了算,张居正又刚刚搬倒前任首辅高珙,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首先整治边患,经太后同意,以皇帝名义令四川巡抚曾省吾为督军,以冯成能为左部、沈伯龙为参政官、李江为兵巡副使、中军都督刘显为节帅,统制诸军,总兵郭成,参将张泽等十二人为偏将,受命征剿僰人。
①首夺凌霄城
凌霄城位于今兴文县晏阳镇南15公里的同心乡与长宁县梅硐乡交界岭上,海拔1200多米,岩崖峥嵘,群峦簇拥,四面悬崖峭壁逶迤绵延数十里。有一处山峦叫“断颈岩”,与后面的山峰连接处有一条宽8米左右的大裂缝,架有木桥,行人通过桥上,俯视缝底,深不可测,令人胆颤心惊。但山顶平坦,面积约40亩,相传是宋朝宝佑5年,为防止外敌侵扰,在凌霄山上建筑城防,名曰“凌霄城”作屯兵积粮的地方,到明朝时,僰人渐迁于此据守。
刘显部队到达戎州后,召开军事会议,兵巡副使李江建议先取凌霄和都都两寨,以剪其两冀。步步为营,一寨一堡的反复清剿。五月初到达凌霄城外,刘显领兵3万,将凌霄城紧紧包围。
当时驻守凌霄城的僰人首领叫阿苟,自称凌霄大王,异常勇猛,义子阿缪,力大无穷,颇有计谋。还有聪明勇敢的军师胡大汉协助。山悬岩陡,只有两条羊肠险道通往山上,一条是由“断颈岩”通新寨门,另一条是由“龙碑坝”经48道拐盘旋而上老寨门。僰人防守严密,明军几次试探性进攻,均被打退。
刘显经过多方调查,终于打听到长宁武举人李实之与阿苟关系密切,同时得知阿苟“性贪而愚”。于是收买李实之作间谍,以送礼为名把阿苟诱下山来。明军趁机攻打凌霄城,攻破第一道关卡,杀死僰人200多人。当阿苟随李实之下山后,才知中计,阿苟仰天笑曰:“幺儿(阿缪)在,虽拿我,何益哉!”刘显又设埋伏于马草坡,恶戾坎,然后组织力量攀藤而上凌霄城,僰兵败走。刘显在山下组织全体弓弩手,用“火弩”进攻,草木触火燃烧,阿缪和胡大汉腹背受敌,虽拼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明军斩首300多人。阿苟闻阿缪被擒,哭曰:“九丝不复守也”。凌霄城被官军攻破。
②奇袭都都寨
都都寨耸立在珙县石碑乡红光、红沙两村中间,平地凸起峰峦,绵延五个山峰,最高的是大都都,海拔1300米左右,其次为二都都、三都都、四都都、五都都。五座山连成一体,山势雄伟,岩壁陡峭,林荫蔽日,荆棘丛生,只有一条荒芜的毛草小路可通山上。东连川云山,蜿蜒到云南威信县旧城镇。其下为石碑乡德松溪,与永兴茶场及大龙潭、亮仓口、观音岭、大石盘对峙;西与建武玉屏山相向而立;西南边与落雁河、高寨顶遥遥相望;北与兴文县九丝城镇的九丝山相互呼应,山上方圆2.5公里平地,有水井一口,供食用,阿大王守将阿墨驻防此寨。平日里旌旗飘飘,寨关高筑,与印耙山、九丝山成犄角之势。
刘显兵到达都都山下,先扫清外围,然后各分兵万余,将5个都都山包围起来,并调来云南镇雄陇官家土兵及酉阳土兵,连攻3日,纵火攻破红岩关口。第3日夜,陇清带领3000人马乘僰兵正面拒敌之时,
来源:禁止外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