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第二中学:方玉芹
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正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老师、家长谈“恋”色变,畏之若虎。据资料显示:当今中学生的“早恋”除了年龄有提前的趋势外,其心理发育成熟的时间也大有提前的趋势。
中学时期,正值朦胧的青春阶段,男女关系意识增强,令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火种越来越亮,常常因此产生怀春的爱情性心理,这种性心理的发展,第一次唤醒了沉睡的个体意识,常常被一种朦胧的性爱意识主导着。但由于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性格不稳定,对爱情的真实含义不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早恋”多半是不理智、不成熟的选择,往日的山盟海誓往往经不起生活的考验,一旦遇到波折——情感转移、争吵、分手等情况,就容易产生一些偏激行为。如:离家离校出走、恶性报复,甚至于殉情等现象,所以说,学生“早恋”是有害的。
中学生的“早恋”行为一般都是比较隐蔽的,他们的行为毕竟不能等同于正常成年男女的恋爱行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的行为让老师和父母知道,必定会遭到反对;让同学知道,一定会招来异样的目光。所以,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就表现为“地下式”的秘密活动。但只要仔细观察,总可以寻出一些他们的“早恋”的痕迹:
一、学习态度的变化。如:作业不按时完成;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走神,甚至精神恍惚。
二、生活规律的变化。如:常常借故迟到、早退或请假;放学迟迟不回家;纪律松散;不愿意呆在家里;零用钱比平时增多;接打电话频繁。
三、情绪情感的变化。如:对许多事总是心不在焉;性格内向突然变得爱说爱笑;活泼开朗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性格温和突然变得脾气暴躁。
四、注重衣着打扮。如:女孩子注重自己的穿着,注意自己的服饰、发型;男孩子则爱整洁、注意修饰自己。
中学生的早恋,一是受了内在的性早熟“催化”的结果。青春期少年由于受性心理的驱动,喜欢接近异性,当遇到自己钟情的异性时,爱慕之心便油然而生;二是由于赶时髦的心理。时下各种媒体和现实生活中的恋爱榜样,给中学生提供了学习模仿的空间,常常会使他们产生也去尝试一下的时髦心理;三是由于社会的影响。如黄色书刊、黄色录相、电视、电子游戏等不健康因素的刺激,引起心理的感情冲动;四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缺少家人的关心。如一些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或因家庭成员不和等原因,他们极少去关心子女的成长,子女常常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和孤独感,于是,就把精神转移到家庭成员以外,以求获得情感的补偿;五是由于学校的压力。如作业负担过重,教师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学校的生活枯燥无味,都会使他们厌恶学校生活,抵触教师的教育。
要知道,学生的“早恋”行为与其道德品质是没有关系的。学生出现了“早恋”现象,作为班主任,不要震惊,愤怒,要保持沉着、冷静。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视之为洪水猛兽,棒打鸳鸯,一定不会有什么收效,甚至有时还会“弄假成真”。为此,班主任一定要遵循青春期教育的原则,防止“早恋”的发生,及时解决已经出现的“早恋”问题。
第一、正面疏导,理智处理,用一颗纯洁的心去对待这种现象。
对于“早恋”的学生,要理解尊重他们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赢得他们的信任,以关怀爱护的态度走进他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的贴心人,能帮助他解决困难。“早恋”并不可怕,与其对“早恋”痛下杀手,还不如宽容地接受。站在他们的立场去分析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尊重他们的行为,理解他们的困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施之以爱,导之以行,帮助他们走出“早恋”的阴影。
2004年我任04级(二)班班主任时,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小陈是班长,学习成绩优秀,活泼好动,深受男同学们的喜欢。有一段时间,我发觉她与一位男生“来往密切”,班上也传言她在搞恋爱,并且她的学习成绩陡然下滑,整天精神不振。我知道后,并没有急于干预,制止。有一天放学,我和她正好一路,趁此机会,我向她引出了同学们中的传言。她一下子紧张起来,言辞躲闪,极力回避。当时我只向她说了一句话“虽然我是你的老师,但我同样也是一个女人,我比你大不了多少岁,你可以把我当成你的姐姐,有什么烦恼,你可以对我说”。事隔几天后,我收到她的一张便条,意思是想和我摆摆“龙门阵”。我知道她想和我说的话题,于是,我把她约到我的家中。原来,那位男生给她写过几封求爱信,想和她耍朋友。她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想和他耍,又怕影响学习,想拒绝他,又说不出口,内心一直很矛盾。当时,我和她讨论了“该不该和他耍朋友?”、“眼下中考在即,耍朋友对你的学习有没有影响?”、“怎样把握与异姓交往的准则”等的话题。事后,我和她谈过多次,并鼓励她丢下包袱,冷静对待。后来,她果真轻装上阵,在毕业考试时,她以总分603分的成绩考入了市内一所“国示”高中。
第二、开展性知识教育。
青春期学生在两性之间产生爱慕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对性信息反应迅速而敏感,对异性爱恋情绪易于激动兴奋,但又不善于理智调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陈昌会教授在参与《藏在书包里的玫瑰》一书的座谈会时谈到:应该把性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沟通。为此,当某个问题来临时,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向他们传授性知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最基本的性生理、性心理的教育,尽量解除他们对性的神秘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正确调整自身心理,把好奇心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三、设立班级“小信箱”,开展心理咨询。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和利比兹曾作过一次调查,了解父母对恋爱中的男女进行干涉的作用。结果他们惊奇地发现:父母的干预程度越高,男女双方产生的爱就越强烈。因此,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有“早恋”行为的学生,除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很多时候,对“早恋”学生的心理辅导并不是一次二次谈话就能解决问题的,学生的心态转变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在班上建立一个由班主任管理的心理咨询的小信箱,就能为产生“早恋”行为的学生提供一个及时解决问题的场所,也使班主任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扫清其成长道路上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健康成长。
中学生“早恋”,长期以来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我们应该像对待一件很脆弱的物品一样,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谈“恋”色变。我们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让我们的少男少女顺利地穿越情感的风暴,渡过心海的旋涡。
《宜宾中等职业教育》禁止外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