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美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由于广大的农村孩子对美术的概念比较模糊,换言之:就是不知道什么是美术,对美术这个身边的朋友非常陌生,自然就缺乏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了增强农村孩子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本人相信处在教育困境中的山区,只要我们美术教师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发现身边的资源,充分发挥我们四川盆周山区人文自然景观的作用,山区美术教育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为了要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这一要求,农村的美术老师们可谓是任重而道远。要当好农村美术老师,就要做到让农村孩子和家长们“走出农村”了解日新月异的当前发展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类的进化也越来越完善,对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国家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健康的发展。 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研究中,艺术对于人类的启迪作用日益被人们关注,尤其是美术教育的作用更加突现。
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尤其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对美术没有任何概念、兴趣,首先要激发这些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作为美术老师衣着要比较前沿、整洁,发型美丽、大方,从视觉上冲击和感染学生,让学生认为学过美术的就是品位高;向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得意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们有要是我也能画出这样的画儿就好了的感叹,并及时予以鼓励),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在实际训练中,组织不同的学生练习不同难度的绘画部分,以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因材施教。
我们要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就应该因地制宜地利用农村的优势(处处发现资源美:山水田园,小桥流水人家,牛背上牧童与短笛)开展美术教学。认识到提高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有效性,美术教师做个有“心”人很重要。留心、细心,处处发现资源美;关心、耐心,提供学具助发展;恒心与爱心,教学协作勤指导。不但提高了美术教学的实效性,还使农村儿童参与美术实践,获得一定的美术素养,促进农村美术教育发展。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喜欢美术活动也是儿童的天性。现阶段,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应的农村教育也落后于城市。农村虽然有不少学生拥有美术天赋,但往往因为所在学校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而得不到正常的美术教育,一些农村薄弱小学的美术课堂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课。但农村的孩子渴望美术老师!其实喜欢美术的农村孩子很多,但是很多的农村学校连一位专业的美术老师也没有。
本人在我们学校只任教其中一个班级的美术课,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们当了农村的美术教师,哪怕只有有限的一节,埋怨、推卸都不是上策,要做个有心人,为农村的学生创设学习美术的条件。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努力帮助解决学具困难,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实践,避开弊端,因地制宜利用农村的优势提高农村美术教学的较好途径。能使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做好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并不难,只要你用心,就能开辟农村美术教育新天地。在这里我向广大身处农村的美术老师们发出呼吁:只要我们无私的奉献爱心,浇灌希望,希望就会在农村这块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